□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李鹏 苗承舟
春分已过,各地春耕备耕热火朝天。购机户期盼的2014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意见日前出台。在我省全力推进“五水共
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今年我省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哪些变化?农民购机要注意哪些细节?在简化操作程序的同时又如何来规范实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兴泉。
记者:赵副厅长,你好!今年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第11个年头,可否介绍一下过去10年来该项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赵兴泉:对于农机化工作而言,200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国家相继出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政策动力。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和调动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大量先进适用农机装备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据统计,近10年全省共安排购机补贴资金30.8亿元,新增各类农机装备83.6万台(套),占到在用装备总量的8成左右,有效加快了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从40.7%提高到71.5%,畜牧设施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80%,名优茶机制率达到96.9%,农机化发展实现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跨越,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跨越。
记者:近年来,我省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创新完善上动作频频、亮点颇多,农业部、财政部还将我省列为政策创新改革试点。省农业厅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对政策作调整或者说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赵兴泉: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强农惠农的好政策,但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尽善尽美。近年来,随着补贴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政策不完善、不适应实际需求的地方有所暴露,既影响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机用机,也给农机部门造成了很大压力。着眼于完善政策顶层设计,从2012年起省农业厅相继提出并推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和“先买后办、审批下放”等做法,推进补贴政策创新改革试点。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给购机农户减负,让农民朋友购机更加便捷;给政策实施降险、农机部门减压,让干部和资金更加安全。比如全价购机的推行,从根本上切断了农机部门与产销企业之间的利益关联,促使农机部门更加公平公正地组织实施政策。今年省农业厅提出以“优结构、提质量、助转型、促增收”为主线,突出重点导向、生态导向、绩效导向、公正导向和市场导向等“五个导向”,着力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在政策实施办法中提出“扩大对象、调整范围、提高标准、简化程序”的16字政策调整思路。
记者:农民最关心的主要是哪些机具能享受补贴,享受的补贴有多少,补贴资金够不够?您刚才也提到今年对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作了些调整,可否具体介绍一下?
赵兴泉:补贴机具范围上,坚持“有增有减、突出重点”原则,取消了一些购置数量少、技术含量低的机械装备,新增了一批适应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需求的机械装备,设施大棚作为自选品目按标配整体列入补贴范围。总的来看,今年我省补贴机具共12大类35小类95品目,较去年增加了1大类、4小类和15品目。补贴标准上,坚持“就高不就低、农民得实惠”原则,设施大棚降低起补面积,农业机械补贴额度统一按农业部确定的额度上限进行补贴。对重点推广机具适当提高省级累加补贴额度,保持补贴标准不降低,如10t烘干机中央补贴资金由4.5万元/台调整为3.6万元/台,省级累加补贴则相应增加0.9万元/台。同时提高补贴对象年度享受中央资金总额,个人由10万元提高至15万元,生产经营组织由50万元提高至80万元,示范性合作社由8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
另外,今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规模达6亿元,资金比较充裕,请农民朋友放心购买。
记者:补贴对象有什么变化?
赵兴泉:今年政策规定,在我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都可以在购买补贴机具时享受财政补贴。同时,围绕农业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扶持的补贴对象。比如,围绕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水环境优化改善,将禁养、限养区退养转产从事种植业需要购买机械的养殖户列为优先补贴范围,需要设施大棚的还允许其在农业“两区”外建设。围绕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规定政策实施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记者:近年来,我省在简化政策操作、服务农民购机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先买后办、农机抵押贷款等等,今年有没有新的举措和亮点?
赵兴泉:我们始终强调以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成效的度量尺,并贯之以行。今年我们确立的政策调整思路有一条就是简化程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改申请购买机械为申请补贴资金,具体来讲就是农民可先购机,然后凭相关凭证直接申请补贴资金,操作程序减少了。二是实行“就近办理”办法,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由县农机部门或乡镇受理补贴申请,进一步方便农民购机。
同时,我们注意到,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影响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为此,2012年与邮储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省推行农机具抵押贷款等业务,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今年,将在深化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与安信农业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作协议,出台农业机械、设施农业及其驾驶操作人员保险业务,着力解决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具体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我省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挥市场的作用?
赵兴泉: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差凸显出中央对市场作用的强调,更加明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我省从2007年起部署推进农机管理与经营分离,在省域内允许农民跨县自主选择购机等,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做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今年我省更是在补贴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竞争,并将农机经销商监管交给生产企业。如此调整也能改变以往农机部门“包打天下”的局面,进一步为基层部门松绑,确保农机干部能集中精力把该管的事情管好。
记者:如何加强监管、确保政策规范实施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在这方面今年我省准备怎么做?
赵兴泉:重点是做好“四个坚持”,确保政策规范高效廉洁实施:一是坚持阳光公开,深化“八公开”阳光行动,做到实施前公布政策内容,实施中公布资金使用进度,实施后公布补贴实施情况,确保政策实施全过程都晒在阳光下。二是坚持监督强化,既积极主动开展补贴政策落实监督检查,也积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确保监督之网更密、监督之力更强。三是坚持铁面问责,像查酒驾一样严惩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取消补贴资格的取消补贴资格,该上黑名单的上黑名单,不搞例外。四是坚持绩效管理,认真做好政策落实绩效考核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与下一年度资金安排相挂钩,确保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