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水龙头之毒:含多种重金属元素

  去年7月14日,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披露:通过对13个水龙头样品进行实验,发现9个品牌的水龙头浸泡水铅含量超国标。其中,美标、申鹭达、朝阳卫浴少量超标,恒洁卫浴、得而达、摩恩超标数值在2.6倍,而九牧和高仪水龙头的铅超标量达到了18倍,最严重的乐家品牌铅析出量为173微克/升,超标34倍之多。
  近日,央视《是真的吗?》再次对市场上的14款不同品牌的水龙头进行了检测,这一次名牌水龙头安然过关,只有来自建材市场的星丰洁具与五林卫浴两个厂商的水龙头存在铅超标。
  不同的检测结果让消费者一头雾水,那么对于广大的消费者而言,关系每日饮食的水龙头究竟安全吗?
  “四大家族”的忧虑
  在晋江中游,福建泉州南部的丘陵中,有一个地狭人稠、资源并不丰富的县级市——南安。它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水暖城”,拥有申鹭达、中宇、九牧、辉煌在内的四大知名水龙头品牌,号称南安“四大家族”。
  与此同时,南安亦有30多万人遍布全国,控制了水暖行业全国80%的终端销售。去年《七分之一》栏目的披露,让这个庞大的水暖帝国承受了一场不小的冲击,两家涉事企业均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称各自的水龙头产品符合行业标准,九牧还提供了“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所出具的检验报告。
  令“四大家族”和水龙头业最不安的,其实是围绕大品牌生长的诸多小微品牌,《是真的吗?》所提及的两款卫浴,它们同样来自南安。“这个行业,和中国其他的制造业一样,出问题的多是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小微企业。”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卫浴专委会秘书长谢鑫说。
  目前,中国有三大水暖生产基地,福建厦门、南安,浙江温州、玉环,广西开平、水口。无论是哪一个,都既有核心大品牌,也有数目众多的小微品牌。大量小微水龙头企业的存在,拉低了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准。
  有业内人士拍下了铜制水龙头原材料的生产过程。为了降低成本,大量的电子元件垃圾、铅皮等被加入铜水中,以此为原料生产的铜水龙头,其含铅量可想而知。
  但整治却不容易:那些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一旦听到风声就会暂时关闭。谢鑫说:“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大品牌的扩张,通过挤占小微企业的生产份额来促其消失。”
  何处觅“无铅”
  经历“毒铅门”之后,公众对于铅毒的危害有了更多的关注。
  作为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铅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其理想的血铅浓度为零。但是,由于环境中铅的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人体中均存在一定量的铅,在安全线内无虞,一旦超标就会危害神经、造血及消化系统。
  消费者开始寻找“无铅”的水龙头,一时间打着“净铅”口号的水龙头产品成为水龙头市场的“新宠”。然而,“无铅”或者“净铅”二字对于国内的铜制水龙头而言却是一个“伪命题”。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试验室主任赵钢说,受工艺限制,目前水龙头铸造绝大部分采用铜合金,含有59%的铜、40%的锌和1%的其他金属,本身就含有微量的铅元素。而且为了方便精加工和切削,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铅。“2010年,美国加州推出彻底的低铅法案AB1953,要求‘与饮用水接触的水龙头过水表面区域铅含量加权平均值不超过0.25%’。”
  可见,即便是对铜制水龙头原材料要求最为严格的美国,完全无铅的水龙头也并不存在。“在国内的水龙头行业,一些大厂商已经开始按照加州的低铅法案生产水龙头,一方面是为了主动提升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这些厂商的生产线也在为国外水龙头企业代工,对方的高标准必须遵守”。
  《七分之一》栏目曾介绍了一种可大为减少铜水龙头铅含量的制作方法,即将制作工艺所需要的铅由铋元素来取代。赵刚说,加铋元素尽管可以大幅降低水龙头铅元素的含量,但加铅的黄铜却更适合水龙头的精加工,因为加入铋元素后水龙头材质偏硬容易断裂;更重要的是,铋元素是微量元素,成本较高,企业为保利润一般不会采用,只有一些有出口需要的大品牌才会以铋代铅。
  赵钢介绍,昂贵的水龙头多是国外企业在本土生产的高端产品,更多的是品牌效应的附加值;低价的水龙头则根本不能保证材质,“可以说,按照目前的铜价(3.8万元/吨~4万元/吨),一个约1.5公斤重的面盆龙头,如果价格低于150元,其质量基本就失去了保证”,一位水龙头业的资深人士说。
  契机与隐忧
  水龙头“毒铅门”在某个意义上,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赵钢看来,该事件会极大地推动水龙头行业新国标的出台,而他已为此努力了近10年。“不得不说,水龙头铅超标频发和现有标准的缺失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水龙头行业,对生产厂商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分别是国标 《陶瓷片密封水龙头》(GB18145-2003)与行标《水龙头通用技术条件》(QB1334-2004)。然而,前者只对水龙头的外观质量、使用性能等作出了规定,对铅等有害物质的限量并未作出规定,后者也是如此。
  而对铅含量和析出量有明确要求的标准却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属于推荐性标准,分别是国标《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1998),要求铅的限量≤0.005mg/L(毫克每升);与建材行业推荐性行标《水龙头铅析出限量》(JC/T 1043-2007)规定铅析出浓度不高于0.011mg/L。“这两个推荐性标准,目前执行得并不好。而且,两个推荐性标准对铅含量的数据规定也并不一致”,不强制与不一致给了生产厂商许多的借口,特别是对于从事水龙头生产的小微厂商而言,几无约束力。
  对于谢鑫而言,“毒铅门”则意味着一次行业洗牌正悄悄酝酿。一旦新国标出台,水龙头产品的成本将会提高30%左右,水龙头行业内靠低价抢占市场的低端品牌将彻底失去生产资质,优势品牌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必然会提高产品质量与自我检测,水龙头行业的升级将和洗牌一起到来。
  契机的出现,并不能抹去仍然存在的隐忧。“铅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足够重视,但水龙头中还含有锌、锰、铬、镍等其他重金属元素,它们的析出量一直以来也没有国家标准的约束”。这其中,铬元素超标问题已经有所显现,在《是真的吗?》栏目中,苏泊尔生产的一款不锈钢水龙头就被检测出六价铬超标,“今年有望出台的《陶瓷片密封水龙头》新国标,对各种材质水龙头中的铅、铬、镍、锰、镉等重金属限制量都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没出台之前,普通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应当更为全面。”谢鑫说。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彭波/文 2014年3月1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