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蔬菜大王”盛福建和马兰头的“情缘”

  •   盛福建的“蔬菜王国”位于金华市婺城区长山乡第一良种场。笔者初次走进蔬菜基地,便见一簇簇嫩绿的马兰头长满了整个大棚,一片生机盎然。每年5月到9月,盛福建的蔬菜基地内一般种植茄子、辣椒、黄瓜、小青菜、空心菜,9月到次年的5月则以芹菜为主。其中,马兰头一直“占据”着蔬菜基地中的重要地位,一年四季均可见其“身影”。
      1998年,盛福建搭建蔬菜大棚1.2亩;1999年,新增3.4亩;2000年,搭建蔬菜大棚18.4亩……2014年,累计有蔬菜大棚200亩。从2007年他建立金华市然兰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担任负责人,到2013年12月成立婺城区盛柯家庭农场……一步一个脚印,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化经营,盛福建成了名副其实的“蔬菜大王”。
      一说起马兰头,原本不善言辞的盛福建立马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他与马兰头多年的“情缘”,以及他的艰辛创业路。
    嗅到商机,付诸行动
      1966年出生在长山乡乌石屏的盛福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与土地打交道的他样样农活都精通,特别是种植蔬菜,凭着几十年的蔬菜种植经验,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老把式”。
      上世纪90年代,很少有外出打工的机会,盛福建一家子的收入全靠家中的5亩地。每天晚上12点钟,盛福建就骑着自行车,带着两大箩筐、几个蛇皮袋的蔬菜,赶往市区兰溪门菜市场。“那个年代的生活水平远没现在的好,人工费、务工费也低,就说我卖菜好了,每次载着50多公斤的蔬菜,全部批发出去,也就只有10多元钱。”回忆当年迎着月光,蹬着自行车赶往菜市场的经历,盛福建笑着说,“现在的条件好了,运蔬菜也是用四个轮子的,菜价也高了。”“往菜市场运了65公斤茄子,按批发价0.2元/公斤出售,只有13元钱。”盛福建清清楚楚地记得1998年6月份时,自己卖的蔬菜的批发价格以及收入。“当时我旁边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她卖的野生马兰头批发价就达到4元/公斤,仅仅5公斤马兰头就卖了20元钱。”65公斤茄子居然还比不上5公斤马兰头,这落差引起了盛福建的思考,让他嗅到了商机:城里人这么爱吃野菜,是否可以把野菜移栽,种在自家的田地里?
      那么种多少面积?哪个月份适合移栽马兰头?怎么移栽?如何种植?……在盛福建的脑海里,不断地思考着这些问题。他与妻子吴春兰一合计,决定拿1.2亩地来搞试验。
    小试牛刀,初尝甜头
    “好的土地才能孕育好的庄稼。”为了能够为马兰头的“成长”打好基础,创造好的条件,盛福建不断松土、施肥。9月份适合移栽马兰头,土地已经翻耕好了,看看时间还早,盛福建又琢磨着,是否可以搞一个大棚种植,这样子就可以延长马兰头的生长时间,增加收成了。于是,他购买了毛竹,自己动手制作搭建大棚需要的毛竹条。凭借着一把斧头和一双巧手,外加表弟的帮助,花了10天时间,盛福建就在那1.2亩地上搭好了毛竹大棚。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盛福建开始寻找“藏身”在田埂、溪边、山地上的马兰头种苗。凌晨4点,天空刚泛出些许亮光,盛福建已走在寻找的路上。带上几只蛇皮袋和充当午饭的饼干、馒头,外加一壶水,盛福建就这样开始寻找根茎粗短、繁殖潜质较好的马兰头。各种品种的马兰头源源不断地移栽到大棚中,但是成活率却不高。“虽然挖马兰头的时候已经很小心了,但还是会伤到根,丢掉长势不好的,一天下来,可以种在地里的实在不多。”盛福建说。
      不过,在盛福建的精心照料下,1999年4月底,1.2亩地里的马兰头卖出了5000元的价格。这对于当时的盛福建来说,简直是一笔巨额财富。尝到甜头的他马上又新增了3.4亩地用于种植马兰头。这次,他不用那么辛苦再从山上移栽了,原本1.2亩的地里就有着较好的马兰头品种。
      看着长势喜人的马兰头,盛福建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凌晨起床送菜到菜市场,骑行之路也随心情变得轻松起来。23公里的路,一辆破旧自行车载着50公斤左右的马兰头,上坡、下坡。“那几年,农村根本没有水泥路,全部都是砂石路,比较难骑,特别是到了冬春季节,霜冻使得路特别滑。”但看看经济效益不错的马兰头,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1999年,4.6亩马兰头总产值达到了5万元,这可乐坏了盛福建。2000年3月份,为了运送方便,扩大销量,他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不但运货到兰溪门市场,也送货到水果批发市场。
    不断扩张,打造“蔬菜王国”
      看到马兰头良好的发展前景,2000年,除了投入所有的积蓄外,盛福建还向亲朋好友借了6万元钱,和石门村的种植户蔡建型共同承包了婺城区第一良种场32.4亩的土地,其中的18.4亩土地划分给了盛福建。
      在这18.4亩的土地上,盛福建种起了大棚马兰头和西瓜。几年种植下来,盛福建选育出了再生性好、生长快、适应性广、易栽培、抗逆性强、环保型(不需防治病虫)和清香美味的马兰头品种,确保了马兰头质优、产量高、效益好。杭州、义乌等地的经营户也时常打电话给盛福建要求送货,生意很是红火。
      此外,除了不断扩大马兰头种植面积,他也开始扩种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除了温室大棚外,盛福建还配置了马兰头专用收割机,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种植在大棚内的马兰头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收,且栽种一次可连续采收多年。只要剪去嫩梢,它就会不断地长出新嫩梢,不会开花,不会结籽,源源不断地供人们采剪和食用。”盛福建说,特别到了七八月蔬菜淡季,人工栽培的马兰头填补了蔬菜淡季中叶菜的空缺,虽然价格比春节期间低,但经济效益仍比一般蔬菜高1-2倍。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盛福建的蔬菜大棚也获得了金华市区蔬菜特色基地的称号,成为福泰隆“农超对接”试点项目专业合作社,列入市保障型蔬菜基地,市本级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等。
      面对着200多亩蔬菜大棚,盛福建的笑容中都是满足。他说,下一步还将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并引进先进的技术,采取机械化栽培。 施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