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安妮的盒子

  现居伦敦的兰德尔·凯恩斯,是查尔斯·达尔文的外玄孙。祖母去世后,他继承了一堆遗物。他注意到其中一个装饰精美的小木盒,盒子里面还有一些从未被发现过的达尔文的手稿……
  1839年1月,30岁的查尔斯·达尔文与大他1岁的表姐爱玛结婚。1840年达尔文的长女安妮出生后,爱玛突然发现,原本天天呆在动物园研究大猩猩的丈夫,在家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达尔文主动承担了在婴儿房里照顾孩子的重任。他准备了一本白色羊皮笔记本,充满温情又细密地记录下爱女的发育过程,甚至每一个表情。
  看到丈夫达尔文如此认真,爱玛不禁打趣道:“你是把她看做一个标本在研究吗?”事实上,多年后,达尔文在写作《人与动物的表情》以及《婴儿自然史》时,仍能清楚地回忆出安妮每一个细微的面部表情。对安妮充满感情的细致观察,推动了他对于整个人类表情的研究。
  1850年,一场雷雨之后,达尔文注意到安妮许多天都无精打采。当秋天到来时,达尔文确认安妮已有某种生病征兆。在寻求一系列正规医生诊治无效的情况下,达尔文在格利医生的指导下亲自为安妮进行水疗。达尔文在纸上详细记录安妮的反应。他字斟句酌,从“好”“尚好”“不太好”“欠佳”到“差”,用了一整套程度副词;他记下了许多次“哭泣”“疲倦”“咳嗽”和脉搏的强度……他发挥着博物学家的技能,竭力想要理清她的病因,但安妮的健康却每况愈下。
  1851年3月,达尔文带着安妮前往马尔文接受治疗。此时,爱玛已有7个月的身孕,只好留在家里。达
  尔文几乎每小时都在给爱玛
  写信:“我以为最好让你知道
  每一小时的情况。向你倾诉
  对我是一种解脱,因为趁着写信那会儿,我才能安静地流泪。我忍不住每时每刻都怀抱希望,但随后又陷入绝望之中。下午,当我给她喝水时,她说‘太谢谢你了’。可怜的亲爱的宝贝。从来没有比她的耐心和感激更让我揪心了。”他就这样一直不断写信,来宣泄自己压抑的痛苦。直到4月23日早晨,安妮在达尔文温暖的怀里去世。
  达尔文把安妮之死与生存竞争联系起来,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角度。于是,达尔文一针见血地指出:“适者生存的同时,就是弱者的淘汰!”当我们今天再阅读《物种起源》时,谁曾料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竟源自达尔文的丧女之痛。
  (摘自《今晚报》 小飞/文2014年4月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