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既有现代气息的别墅社区,又保留着浓郁水乡特色的古村落,这就是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移沿山村的新面貌。作为湖州市首批被纳入与浙江大学市校共建项目的乡村,这里已经成为新农村改造的美丽样板。
据了解,八里店镇南片原有101个自然村,为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当地按照“三集中三提高”的建设理念,规划通过土地复垦整理,把101个自然村合并为5个大社区,80%以上的农民向新社区集聚,移沿山村的移沿山社区就是其中一个。从2009年开始建造至今,移沿山社区一期工程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安置了原先5个自然村的200多户农户。
整齐簇新的楼房、宽敞整洁的路面、错落有致的绿化……春雨濛濛中,新建成的移沿山社区就像是一幅江南水墨画。农民社区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以前村里的居住环境根本没法和现在比。”村民朱小波一家5口人现在住在3层高的簇新排屋里。他告诉记者,原来村里没有水泥路,一到下雨天根本没法走路,晚上也没有路灯,出门必须带手电筒。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因为没有垃圾桶,村里到处都是乱堆乱放的垃圾,夏天可难闻了。“搬进新社区后,全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村民自发成立了保洁队,对村庄环境进行日常维护。”朱小波说。
在对旧村改造的同时,移沿山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特别重视对水乡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保护。按照八里店南片新农村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要求,移沿山村特地保留了独市和潞村这两个古村落。村党总支书记褚云江告诉记者,独市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村,村里至今保留着造型简洁、坚固耐用的永宁桥和香火旺盛的东堡庵。“虽然独市是作为古村保留的,但我们也按照省级小康示范村的标准,对独市进行建设整治,新建了休闲公园、篮球场、老年活动室、阅览室、乒乓球室等公共设施,使其在保留小桥流水人家韵味的同时,又展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貌。”褚云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