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最新消息,该校经过8年精心培育的长牡蛎“海大1号”获得了农业部的水产新品种证书。这一新品种,不仅长得快,而且外形漂亮、卖相好,在山东、辽宁等地中试养殖,平均每亩增产24.6%。
研究人员告诉笔者,长牡蛎俗称太平洋牡蛎,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养殖产量最大的海产贝类,因此看着眼熟也就不足为奇。“‘海大1号’的特殊性在于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新品种牡蛎的生长速度要比普通牡蛎快20%多,而且长成的牡蛎‘身材’匀称、卖相很好。”科研人员告诉笔者,目前,“海大1号”在山东、辽宁等地取得了良好的中试养殖效果,平均亩增产24.6%,新增产值1700多万元。
对于饮食安全日益重视的老百姓,现在吃东西都喜欢吃长得慢的,觉得那才是自然的,“海大1号”长得快,会不会添加什么东西?对此,李琪教授带领的团队可不心虚,因为,新品种也是自然长大,只不过新品种的基因特别好,天然长得好、长得快,而这一新品种的筛选、孕育,用了8年的时间。
从2006年开始,李琪科研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长牡蛎优良品种选育,以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生长速度、壳形作为选育指标,充分利用长牡蛎繁殖周期短和可解剖受精的特性,建立并应用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选育群体世代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连续6代群体选育,成功培育出生长性状优良的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
据悉,长牡蛎“海大1号”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牡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对实现海水养殖良种化,推动牡蛎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刘雪莲 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