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教授率该校相关学科的专家一行,来到临安市湍口镇童家村等地,查看该校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裴建川教授正在实施的新型沼气池技术应用成效,并就该技术在助力“五水共治”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今后的推广价值进行调研。
在了解到当地群众对新型沼气池技术赞不绝口,认为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让村庄更加整洁了,也对该村创建“节能沼气村”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们表示,当前全省全面实施“五水共治”战略,浙江农林大学师生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优势,深入工厂、农村,找准参与“五水共治”的切入点,争取在“五水共治”中有身影、有作为。
在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后不久,浙江农林大学就成立了服务浙江“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要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并将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今年年初,该校科技处牵头编制了学校服务浙江“五水共治”行动方案,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与“五水共治”相关学科的专业建设及其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全面梳理学校现有“五水共治”方面的技术成果,加快推进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样板示范工程。
副校长鲍滨福、金佩华等亲自带队,组织从事污水治理、土壤修复等领域的专家,赴德清、兰溪等地就“五水共治”、智慧农业建设等进行专题调研,充分了解各地对“五水共治”的技术需求,开展相关服务,并与湖州、桐乡、建德、临安等地达成合作共识。
目前,浙江农林大学专门成立了水污染防治研究所,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汇聚高端人才、凝练研究方向,开展联合攻关,初步整理出了“黑臭河道生态修复集成处理技术”、“高效微生物——改性竹炭污水处理技术”等相关技术18项,以及“畜禽养殖污染物沼液生态处理装置和方法”、“含沼液的液体肥料及其使用方法”等相关发明专利9项,重点研究和解决“五水共治”过程中所面临的共性和关键性问题,为“五水共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陈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