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他,种果木,养湖羊,种稻种藕种茭白,60亩承包地花样真不少。但效益最高的当数稻田养泥鳅——

建德一位老农种田花样多

  □本报记者 俞圣威
  稻田养泥鳅能产千斤粮,行情好时收入有3万元。是真的吗?没错,这事就发生在建德市航头镇溪沿村,主人公名叫孟荣华。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点石成金”的老农。
  经过一番交谈,记者了解到,孟荣华从2000年开始在稻田里养泥鳅,还搞起“稻-茭轮作”。这两年,他扩大种养规模,在村里承包了60亩地,在“水稻-泥鳅”种养结合模式的基础上,还种起了果木,养起了湖羊,欲将这片承包地打造成生态小农场。
  土地,在孟荣华手上像是一张图纸,每个区块都有其专业功能。孟荣华对60亩承包地是这样规划的:10亩养泥鳅,30多亩用来种果树,5亩养湖羊,其余的再种些苗木。
  更精细的安排是,用作养泥鳅的10亩地,他拿出1亩种藕,其他9亩为“稻-茭轮作”。去年,孟荣华卖藕的收入近7000元,茭白亩产值达5000元,泥鳅亩产250公斤,每公斤可卖90元,亩产值达2.25万元;今年,他仍然种了1亩藕,在5月中旬已卖出7500元,9亩水稻预计亩产600公斤,而从目前泥鳅产卵的情况看,今年的产量将超过去年,“如果泥鳅行情好的话,今年亩产将超过3万元。”孟荣华告诉记者。
  泥鳅不仅仅是孟华荣赚钱的“软黄金”,对水稻生产也大有益处。记者从该镇农办了解到,泥鳅具有在水底淤泥中寻找底栖生物为食的习性,其觅食过程可起到松土作用,从而促进水稻根部微生物活动,能壮根促长。泥鳅还喜欢吃水稻上的螟虫卵及褐稻虱,能够帮助控制稻田病虫害。而泥鳅的排泄物也成了水稻生长最好的有机肥料。“稻田养泥鳅是高效生态农业的新体现,这一模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增加农田使用效率。实现了稻、鳅互助共赢。”航头镇农办主任林黎明说。“我养的泥鳅有大拇指这么粗。”孟荣华边用手指比划,边向记者介绍,“很抢手,主要是我用的都是有机肥,以前用鸡粪、猪粪,现在用羊粪。羊粪产生红蛆,泥鳅很喜欢吃。”
  原来10亩地之所以亩产值高得惊人,还要归功于那5亩养湖羊的区域。据孟荣华介绍,尽管湖羊刚投产,还未收益,但其产出的羊粪经处理后,成了营养丰富的有机肥,每年田间可节省化肥成本5000元。“这些有机肥用到田里跟果园里,还有得多哩。”孟荣华说。
  而施上有机肥的30多亩果园里,各季水果如冬枣、桃、梨、枇杷、杏等,也为孟荣华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我这个生态种养基地,田里种水稻,水中养泥鳅,地上是果园,旁边养湖羊,产品绿色无公害,效益可观,我的年收入可不比城里人差!”孟荣华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