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丁兰:一个有高级职称的“农民”

  她坐拥 16幢“豪宅”,每幢“豪宅”面积达400余平方米,在这16幢“豪宅”里,住着的都是她的宝贝:丝瓜、瓠瓜、南瓜、毛豆、小番茄……
  她叫丁兰,参加工作16年,用青春和汗水研究培育出优秀的果蔬品种,提高人们舌尖上的幸福指数。而今,37岁的她已是绍兴市农科院的一名高级农艺师,不过,她嘴里常挂着的一句话是:“其实,我只是一个农民嘛……”
用塑料膜和铁杆搭成的“豪宅”
  丁兰是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前不久被评为2013年度“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5月24日下午,笔者刚到她办公室门口,就见她手里拿着一套厚厚的牛仔衣裤欲出门,“我要到田里去,走,一起去看看我的那些‘豪宅’。”
  看到笔者一头雾水,丁兰笑而不答。笔者只好跟着她一路驱车九曲十八弯后,来到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五和村,“豪宅”就位于五和村的绍兴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你看,从这个B06大棚数过去,我负责的大棚一共是16个,哈哈,这些就是我给你说的‘豪宅’,主要以研究种植丝瓜和瓠瓜为主。”丁兰指着这些她眼里的“豪宅”,脸上写着的都是兴奋。“豪宅”用厚厚的塑料膜和铁杆搭建而成,大棚内硕果累累,让人忍不住要一头钻进去,一探究竟,但人还没进去,一股闷热的气流就扑面而来,活生生把要进去的人给“逼”出来。转头见到一边的丁兰,正不慌不忙地穿上那套厚厚的牛仔衣裤,戴上草帽,笑着说:“现在的这个季节,大棚里的温度已高达五六十度,套上厚衣服才能挡住热浪,否则要被‘晒透’的。”
  笔者看到大棚内有各种奇异瓜果,白色的丝瓜、有棱有角的嫩绿色丝瓜、短而个头壮实的瓠瓜……“这些都是新品种,口感很好,大部分已经在市面上出售了,马大嫂们都很喜欢。”正说着,丁兰随手拿起一个放在土堆边的水壶,咕咚咕咚地喝起水来。“没见你带水壶来呀,这是谁的水壶?”笔者一脸惊讶,丁兰说:“是我的水壶,我每天要到这里来,和他们一样。”
  丁兰所说的“他们”就是在这里负责照料蔬果的农民。他们喜欢称呼丁兰为“丁小姐”。原来,16年前,从农业专业学校毕业的丁兰进入农科院工作,农民伯伯们看着这个娇小而白净的小姑娘,不知谁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丁小姐,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你吃得消嘛?”
  要说这“丁小姐”一点不娇气,换上粗布衣,戴上草帽,干起农活来头头是道。“我老家在绍兴灵芝镇安心村,我就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干农活没问题。”凭着一股热情和韧劲,丁兰和农民们打成一片,但“丁小姐”这个称呼还是保留了下来,不过现在的这个称呼,更多的是亲切与认可。
  为了采集瓜果数据,丁兰常常带上记录本、尺子和相机,在大棚里一蹲就是五六个小时,腿麻了,蹬一蹬,腰伸不直了,扭一扭。最辛苦的要数在气温五六十摄氏度的大棚里做蔬果杂交,汗水穿过睫毛,直往眼睛里钻,涩涩的疼。
  丁兰说:“我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大棚里来,我总觉得,一天不来,这些瓜果的样子就会变了,我不想错过它们生长的每一个小细节,对研究很有意义。”说话间,她从地上拣起一些早已准备好的小石块,小石块上面已串着一根红红的线,然后她把这些小石块挂在一些还没长大的丝瓜下面,她说,这是为了让丝瓜长得匀称,不弯曲。
只为舌尖上的那一抹美味
  辛勤的付出终有收获,以丁兰为主的工作团队培育出了多个丝瓜和瓠瓜的新品种。“新品瓠瓜比一般瓠瓜的口感要糯,形状比以前的要短一些,买一个烧一餐刚好,还有新品种的丝瓜形状和口感均有所提升。”丁兰说,“我从1998年夏天来到农科院后,就和同事们一起投入到这些研究中,2008年,‘春丝1号丝瓜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获浙江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绍兴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而‘瓠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获得了2012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除了这些,丁兰还和同事们把农事记录本上的点点滴滴进行收集整理,其中《瓠瓜新品种‘越蒲1号’》、《瓠瓜设施栽培品比试验》等18篇论文先后在国家级的《园艺学报》和《上海蔬菜》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篇,绍兴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1篇。7年前,通过努力和刻苦自学,她还获得了浙江大学的本科学历。
  近年来,丁兰不断向农户们推广新品瓠瓜和丝瓜,帮他们栽培种植。每年的播种季,丁兰的手机几乎成了“农事热线”,“我家的丝瓜怎么还不发芽?”“你过来看看,瓠瓜好像蔫了……”每次丁兰总是非常耐心地解答,有时她干脆就赶到农户的田头,现场帮他们排忧解难。
  2006年,绍兴镜湖新区洋渎村的董校山父子,从丁兰那里拿来瓠瓜种子后,种植的瓠瓜销路很好,虽然他们的价格比一般瓠瓜要贵几毛,但来订购的客户络绎不绝。如今董校山父子俩已被嵊州一家有机农场“挖”了过去,帮这家农场推广瓠瓜种植技术。丁兰说,从普通农民成为具有科学头脑的农民,董校山父子的事实证明,干好农活同样大有作为。租住在越城区东湖镇的陈方道是台州人,每年都要种植一季瓠瓜,他经常向丁兰请教,现在他还把自己学到的技术推广到周边农户,带动更多的农户提高收入。
  “新品瓠瓜产量提高了,农户每亩收入能增加千元左右。”丁兰说,工作之余,她还有个爱好,那就是逛菜场。不过她可不是为了买菜去菜场,而是询问农户和顾客对新品瓜果的意见和建议,以备进行更好的研究改良。
  从一名农业技术员到如今的高级农艺师,丁兰辛勤的付出赢得众人的赞赏和众多的荣誉:绍兴市青年科技奖、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先进科普工作者、绍兴市十大杰出青年……面对这些荣誉,丁兰笑着说:“我还是我,只不过是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了现在有‘职称’的农民。”
魏斌 俞佳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