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各地农机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严密编织农机生产安全网,在农机总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农机事故的有效防控,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
乐清:探索外省籍拖拉机监管新途径
近年来,乐清市农机部门依托农机警务室,建立外省籍拖拉机管理档案,开展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专项治理行动,积极探索外省籍拖拉机安全监管新途径,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农机事故发生。
乐清市充分发挥片区交警中队的作用,专门设立外省籍拖拉机登记窗口,做好外省籍拖拉机和驾驶人信息登记。
该市以外省籍拖拉机登记建档为切入点,对2004年以来全市拖拉机事故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建立档案,准确掌握了外省籍拖拉机和驾驶人分布情况,将人、车信息在《浙江省农机监理业务系统》中外省籍拖拉机及驾驶人管理模块中登记,为开展有效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农机部门定期与片区交警中队开展联合执法,共同做好外省籍拖拉机安全监管。考虑到拖拉机营运情况的特殊性,即机手一般选择监管部门非工作时间营运,农机警务站工作人员错开工作时间,有意识在早上、中午、晚上等重点时段开展执法工作。每月安排两个晚上设卡检查,重点查处外省籍拖拉机违法行为。
去年以来,乐清市组织开展了外省籍拖拉机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专项治理,查获了多起吉林、甘肃、广西等地拖拉机假牌证。对查获的外省籍拖拉机和驾驶人,一律通过传真、电话和信函形式,向牌证核发地农机监理部门核对,对属于假牌假证的,一律依法处罚。乐清市农机部门还与有关地区农机监理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做到经常沟通,以便对方配合查档。2013年11月,乐清市农机部门配合公安部门成功摧毁一外省籍拖拉机牌证代办窝点,刑拘1人,查得该点代办的吉林、甘肃两省拖拉机309台。今年,该市重点做好违规上牌拖拉机整治,截至5月底,共收缴假牌(证)56副(本),其中主动上交35副(本)。
海宁:率先开展农机免费实地检验
海宁市作为全省首批农机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工作试点县,积极创新机制,探索工作新途经、新方法,强化工作措施,农机免费实地检验工作成效明显。
农机免费实地安全检验是农机部门一项新工作,没有现成的规范或标准,更没有现成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海宁市农机部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海宁市开展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定期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每个乡镇落实农机检验员不少于2名,规定镇农机检验员负责机动植保机械、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插秧机、铡草机等五种农机的检验,市农机管理站负责拖拉机、收割机的检验。
该市聘请173名村级农机安全管理监督员担任普查员,以村为普查单元,开展上门调查登记,摸清了全市上述七种农机实际数量,并进行分类、分级,建立档案台账,为全面开展农机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海宁市还制订下发了《海宁市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定期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工作规范》,对七种农机的普查登记、安全检验、牌证管理、分类分级造册建档标准与要求作出规定,做到检验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工作开展有序,管理措施得当,确保了农机免费实地检验工作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海宁市农机部门结合农时季节,以服务农户为目标,积极开展上门入户检验。对检验合格的,粘贴检验合格标志;对检验不合格的,当场督促并帮助消除隐患,不能当场消除隐患的则要求限期达标。2013年,该市共实地检验农机633台,检验率为98.8%。
温岭: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
温岭市自2006年启动“平安农机”建设工作以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监管检查,“平安农机”建设结出丰硕果实,2011年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
在农机安全生产中,温岭市农机部门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努力确保源头安全。温岭市持证农机维修网点共有76家,农机管理部门每年都对这些维修点进行一次以上的检查,重点检查各维修网点是否持有《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农机零配件及维修质量是否合格,维修人员是否持有从业资格证书等,杜绝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零配件坑害农机手事件的发生。此外,对全市农机修理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并动员文化水平较高的40名修理工参加农业机械中专班学习。到2013年底,有36位农机修理工经两年专业知识学习,通过考试获得了农机专业中专文凭,并全部取得了国家颁发的初级农机修理工资格证书。
温岭市每年都对上道路拖拉机和农田作业机械进行年度检验。上半年,农机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对全市的纯农田作业机械包括拖拉机、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等进行免费实地检验及注册登记,采取分片集中上门服务、预约上门服务等形式,每年检验农机具近1200台。下半年,重点对上道路拖拉机进行年检年审,目前全市每年共有4200多台拖拉机通过检验,检验率达到86%。
在日常监管中,农机管理部门时常组织人员在道路、田间地头和设施农业园区三个重点区域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每年依托公安驻农机联络室开展上路检查100余次,查处超载超速、违章载人等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农机技术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作机安全检查,重点在春耕备耕、夏收夏种和秋收冬种这三个农机具集中使用季节,检查作业机具的安全状况、机具是否已注册登记及参加年度检验等,确保作业安全。此外,对设施农业装备进行安全排查,重点检查大棚卷帘机、喷滴灌设施等设施装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状况,从源头保障安全生产。
岱山:创新安全防控新模式
岱山县农机管理部门根据农机分布在各个岛屿、交通不便、县级农机人员少、监管难度大的实际,另辟蹊径,通过加强乡镇、村级及基层安全片组等的建设,筑牢农机安全防控网。
乡镇农机站是农机管理的基层单位,岱山县充分发挥各乡镇及农业服务中心作用,专门设立农机岗位责任人,负责农机安全监理、推广、培训等项工作,在村委会成员之中挑选一人兼任农机安全员,负责村级农机安全工作,充分发挥乡镇、村农机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
根据拖拉机的分布状况,岱山县以“相对集中、方便活动、利于管理”为原则,将上道路拖拉机驾驶员分成26个安全片组,设立片组长。并建立了相应的活动制度。活动日实行签到登记制,县、乡镇二级农机部门及交警农村中队派员参加片组活动。在市政建设和基建工程项目较多、砂石等运输量大的行政村建立车队制度,把全村农机运输户集中管理,统一与企业及有关部门协商运作,并出台了一些相对比较公平的装运原则,限制每辆车的运输量,使每个机主不会为了赶进度而超载超速,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安全隐患。安全片组的建立,不但给农机驾驶人员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同时也创建了农机安全教育的平台,强化了农机安全的源头管理,使岱山县农机安全防线前移、重心下沉、责任到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运转协调的安全管理体系。
岱山县农机、安监、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行会议,研究解决拖拉机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先后就外省籍拖拉机管理、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驾驶技能测试、拖拉机报废、县重点工程运输等事项进行专题研讨,制订相应措施。公安驻农机警务室抓住关键时期,盯紧交通要塞,不漏边远死角,加大检查密度,充分运用路检路查手段,有效消除了农机事故隐患。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