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品牌

“ ”

二十年创牌之路

  •   一场春雨后,云雾遍山香;
      多少品茶客,开怀话武阳。
      武义籍篆刻艺术家叶一苇这首脍炙人口的《咏武阳春雨茶》诗,形象地描绘了武川大地养育的名茶——“武阳春雨”,读来令人神往,令人心醉。
      今年,“武阳春雨”迎来了20岁的生日。20年来,“武阳春雨”从诞生、发展到逐渐走向壮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武义县茶产业的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多年来,武义县把茶叶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在茶叶基地建设、加工厂改造、品牌宣传、有机认证、龙头企业培育等各个环节进行大力扶持,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12.35万亩,产茶1.38万吨,产值7.4亿元。其中“武阳春雨”系列茶等名优茶4385吨,产值3.765亿元。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浙江省前列。全县有“武阳春雨”加盟企业10家,有6万多人从事茶叶的种植、加工和经营。茶业已成为武义农村的支柱产业和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武义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
    形势变化催生“武阳春雨”
    “武阳春雨”的诞生,还得从她身世背景说起。
      好山好水育好茶。武义县位于苍翠起伏的浙中丘陵,青山绿水,毓秀钟灵,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地属丹霞地貌,境内高山峡谷与低丘缓坡相间,雨量充沛,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孕育了武义茶叶“色、香、味、形”独特的自然品质。
      上世纪70、80年代,武义大力发展茶叶种植,茶园面积从解放初的五六千亩到五六万亩,成为我省重要的茶叶生产大县。当时,武义茶叶以生产大宗茶为主,没有一个具有武义地方特色的茶叶品牌。80年代中期,大宗茶产品滞销,出口受阻,茶叶产业进入衰退阶段,近5万亩茶园失管,逐渐抛荒。当时的武义县委、县政府积极寻求对策,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的帮助下,提出了建设“茶叶生产大县”、“名优茶生产先进县”的思路。产武义名茶,创武义品牌,使茶叶成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的“兴茶战役”全面拉开了序幕。
      1984年,县农业局着手研制武义名茶,1991年试制成功“龙潭牙峰”(针眉)获省二类名茶称号。1994年初,县政府拨款2万元作为名茶开发经费。邀请省农业厅专家来武义指导名茶开发可行性的实地调研。他们与县农业局茶叶技术人员一道进行炒制试验,分析比较,终于研制出一只比较理想的具有武义地方特色的名茶。这只茶叶外形在原来“针眉”(即“龙潭牙峰”)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其外形紧细如松针,似江南春雨丝丝缕缕,结合武义古名“武阳”,定名为“武阳春雨”。
      1994年6月,“武阳春雨”茶技术鉴定会在武义召开。鉴定意见称:“武阳春雨”条索紧直显毫,色泽嫩绿略黄,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明亮匀齐,达到省级名茶水平,卫生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由于“武阳春雨”秉承千百年传统制茶工艺,加之现代科技精心培育制作,所以自问世那天起,便以其卓而不群的品质享誉茶界。当月,“武阳春雨”茶在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
    良种繁育助推名茶生产
      茶树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在“武阳春雨”的开发、发展及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适应“武阳春雨”发展的需要,武义加大茶树良种化的建设力度。1998年,建立良种化茶园示范基地,完成1500亩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基地建设。2000年,启动全县茶树良种化工程,把发展名优茶作为茶叶生产的一个重点。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建设和母本园建设。2003年、2004年全县新发展良种茶园分别为5000亩、7500亩,建立良种茶苗木基地400亩。此后,良种茶园每年以5000亩的速度增长,2007年茶园面积突破12万亩。之后,武义良种化工作重点转移到老茶园换种改植,每年换种改植面积3000余亩。茶树良种化工程,为“武阳春雨”等名优茶生产奠定了良种基础。
      打造“武阳春雨”精美的茶品质,必须找到最适制的茶树品种。自“武阳春雨”研制成功后,县特产站技术人员进行“武阳春雨”茶配套品种的选育,从引进的福鼎大白茶后代中选出两个单株,一株以发芽特早、品质全面为特点,另一株以香气独特、耐冲泡为特色,分别命名为“武义早”、“六杯香”(2010年申报品种鉴定时定名为“春雨一号”、“春雨二号”)。这两个品系最适合制作“武阳春雨”茶,且农艺性状和制茶品质比较稳定,售价比其它品种高。“春雨一号”、“春雨二号”的选育成功,实现了武义茶树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
    品牌整合拓宽发展道路
    “武阳春雨”研制成功后,武义加大力度扶持名茶生产。2000年9月把有机茶、名优茶开发列入全县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每年安排300万元(2005年增加到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有机茶基地、新开发良种茶基地、龙头企业扶持和品牌培育、茶厂优化改造等项目的扶持。
      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武阳春雨”等名优茶的开发,使武义县茶叶从传统的大宗茶生产成功转型为名优茶开发,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茶叶产业成为武义县农业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目前,武义县有县级以上茶叶生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形成了“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全县拥有茶叶加工厂17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茶厂3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厂3家。
      针对县内茶叶企业自主品牌较多且有一定知名度,但都各自为战,不利于品牌宣传、包装,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情况,2003年武义县对县内茶叶品牌进行整合,以“武阳春雨”为公共品牌,用“母子品牌”运行模式(企业子品牌保证质量体现个性,母品牌体现武义区域共性),实行“四个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全力打造“武阳春雨”品牌形象。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广告宣传、参展茶博会等活动。组织广告宣传包括电视广告、户外高炮广告、报纸及行业杂志平面广告等多种形式;组织加盟企业以“武阳春雨”为整体品牌参加在北京、上海、南京、沈阳、杭州、宁波等地各种茶博会,并举办了多次茶事活动。同时,“武阳春雨”的品牌建设活动丰富多彩。推出“中国有机茶之乡”宣传片——茶旅天下,实施了武阳春雨茶艺编创,武阳春雨歌舞编创,武阳春雨茶品牌形象代言人选拔,武阳春雨茶诗词创作,武阳春雨主题歌创制及武阳春雨茶故事征文、茶文化征文,举行大型专题节目“武阳春雨新茶节”,武阳春雨炒茶大赛,“武阳春雨杯”全国摄影大赛,“武阳春雨杯”第二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武阳春雨品茗会等茶事活动。
      由政府埋单的品牌宣传,起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武阳春雨茶屡次荣获国内外农博会、茶博会金奖,先后被评为中国放心茶推荐品牌、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名牌农产品、中华文化名茶等。2004年、2009年两次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通过20年的品牌建设,“武阳春雨”不但成为武义名茶的代表,也成为了武义的一张金名片。
      品牌大了,销路畅了。如今每到春茶上市期间,茶农刚采下山的茶鲜叶常常被抢购。茶鲜叶的价格也从以前的每公斤60元涨到如今的140元,最高时还达到200多元。
      在“武阳春雨”的带动下,武义茶产业正以蓬勃发展的势头“惊醒了土地,沸腾了村庄”。可以期待,武义以“武阳春雨”为龙头的“有机、健康、养生”特色产业的发展,一定会给世人带来更大的惊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