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盐研制成功湖羊秸秆颗粒饲料,这标志着秸秆综合利用又得到新的突破。“用单季晚稻秸秆制成的颗粒饲料,湖羊很喜欢吃呢。”海盐丰义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马伟华兴奋地说道。
今年春节过后,海盐丰义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浙江大学相关教授以及海盐县农经局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多方探讨研制湖羊秸秆颗粒饲料的方案。
“以往秸秆都是放在青贮窖里青贮,青贮的缺点是容易变质、腐烂,有季节局限性。”马伟华说,“新研制的秸秆颗粒饲料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目前湖羊很喜欢吃,这些颗粒饲料还有一股稻草的清香味,对羊来说,这就相当于它的‘压缩饼干’。”
据海盐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金良介绍:“其实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4吨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吨粮食。秸秆粗纤维含量高,可作为粗饲料,将其制成颗粒饲料给湖羊等草食动物吃,这个前景应该不错。”
据通元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通元镇有4.2万亩单季晚稻,仅湖羊养殖这一个产业就能消化2万亩左右的水稻秸秆,吉能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能消化1万多亩,其他1万多亩要求种粮大户、种粮的家庭农场进行秸秆还田,就地消化,改良土壤,这样全镇秸秆焚烧就能基本得到遏制,对改善通元镇乃至海盐县的大气环境都很有利。
历史上海盐农民把棉花秸秆、油菜秸秆、桑木条等木质化程度高、燃烧值大的秸秆用作家用燃料做饭烧水;而数量最大的水稻、大小麦秸秆除了部分用作燃料外,主要通过千家万户养殖牲畜,秸秆垫圈后还田,农作物秸秆全部得以生态循环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处于最佳时期。
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普遍使用石油液化气和畜牧规模化集中养殖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大幅度降低,大量秸秆在田间直接被焚烧或废弃,综合利用率下降到不到50%。
目前,海盐有两家企业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棒,一年可利用3万多亩地的农作物秸秆。其生产的燃料棒代替燃煤,既解决了秸秆直接焚烧引起的污染,又避免了燃煤产生的污染,燃烧后的灰可以回收做钾肥,改善土壤结构。
海盐县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就变为资源,不利用就成是废物,焚烧就成了污染。海盐接下来将根据秸秆产生数量、季节分布、农事操作、机械深耕、地力保持等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翻耕还田、基料化、开发专用饲料等多种途径的综合利用。
杨颖慧 蒋水文 沈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