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典型案例

售出不退、维修付费、换货添钱?

黄金首饰消费纠纷时有发生

  随着黄金珠宝玉石饰品的热销,近年来相关的消费投诉也不断增长。据省工商局统计,去年全省12315系统收到首饰类商品投诉642件,今年上半年收到投诉326件。其中,黄金饰品的消费投诉较频繁。
金项链戴了2天断了,商家最终免费维修
  2013年5月7日,衢州市衢江工商分局接到一位胡女士的投诉:称她怀疑自己买的黄金项链是瑕疵品。
  胡女士在5月初买了一条“千足金”项链,只戴了2天,项链就断裂了。胡女士怀疑这条项链是瑕疵品,坚决要求商家退货,“戴个项链提心吊胆,就怕什么时候掉哪里不见了”。
  商家表示,“千足金”首饰质地较柔软,胡女士选的款式又带有镂空设计,这样的造型本来就容易断裂,并不是质量问题,而项链断裂也可能是胡女士自己使用不当造成的,且项链售出后,就存在“折旧”事实。商家坚决不同意退货,并且提出即使要修理,也需按15元每克支付加工手续费。
  几千元的项链说断就断了,不能退货,修理还需要自己出一笔不小的维修费,胡女士对此无法接受,坚持要将这条项链退掉。
  衢江工商分局工作人员介绍,首饰鉴定只是对钻石成分、贵金属含量和等级等进行鉴定。对于项链能承受的拉力、焊点的牢固程度等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工艺质量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因此“千足金”项链断裂是否属于质量问题还很难有定论。但因商家在消费者购买之初没有就“千足金”的质地和佩戴注意事项进行告知,存在一定过失。最后经调解,商家同意免费维修一次。
“千足金”成色不足,几经交涉终退款
  购买的时候,销售人员介绍是“千足金”,票据上写的也是“千足金”,但在黄金手链印记上标注的却是“足金”。2013年2月,陈先生在宁波鄞州一家黄金卖场购买黄金首饰时遭遇了这样货不对板的事情。
  2月中旬,陈先生打算给母亲买件黄金首饰作为过年礼物,于是就和母亲一起来到鄞州某黄金卖场选购。后来在营业员的推荐下,陈先生花5950元购买了一条14克多的“千足金”手链,并当场开具了完备的购物发票,上面写有“千足金”字样。
  回家后,陈先生发现自己所购的手链上一侧有“Au990”的字样,便上网查询了一下,居然发现这是足金的意思,和营业员所说的“千足金”完全不一样,瞬时感觉自己被欺骗了。
  “当时店里摆着的金首饰大多数是‘足金’和‘千足金’两种规格,因为首饰品种太多,我看得眼花缭乱,也没有特别注意分辨‘足金’和‘千足金’,谁知道就碰上这事了。”陈先生很郁闷地说。
  第二天,陈先生前往该卖场理论,要求赔偿,同时向鄞州区消保委直属分会投诉请求帮助。
  该卖场经理解释说,“我们店里‘千足金’和‘足金’的价格相差大约是每克10元,当时最后的价格结算是按照‘足金’的价格算的。营业员向陈先生推销时可能说错了,发票上写的‘千足金’也可能是写错了,并不是故意欺诈消费者。”
  一开始,卖场只答应陈先生再挑选一件“千足金”首饰,但差价需要对方自己补齐,陈先生对此难以接受。后经多方调解,卖场同意了陈先生的退货要求。
手镯搭扣无故松开,免费调换其他款式
  2013年4月,杭州滨江区的张先生向杭州12315网上投诉反映,自己在“中国黄金”买的一款黄金手镯因款式问题,面临维权难题。
  张先生说,这只价值8000元的黄金手镯,是4月16日在滨江一家超市内的“中国黄金”柜台买的,不过买来以后,他的妻子才戴了1个小时,就从手腕上掉了下来。“如果路上出现这样搭扣无故松开的问题,一个不留意,镯子就会弄丢了。”
  第二天,张先生就拿着这只手镯来到“中国黄金”的柜台,向商家提出换一个其他款式的手镯。但是商家提出,如果换其他款式,由于款式不同造成的多出部分黄金重量,需要支付每克黄金25元的加工费。张先生认为,“明明是款式设计原因影响手镯正常使用,现在要调换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怎么还让我额外承担这些费用呢?”
  随后,笔者联系到了“中国黄金”柜台所在的这家超市,该超市负责人表示,由于超市内的黄金柜台属于联营柜台,超市只能出面与柜台进行协调沟通,“具体的协调结果,还是由商家决定。”经过1个小时协商,该超市内的“中国黄金”柜台负责人同意免去加工费,并为消费者张先生调换其他款式的黄金手镯。
叶健 陈红辉 陈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