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3年全球新发艾滋病感染人数为本世纪最低,如果全球近期能加快艾滋病预防、诊疗等方面的工作,人类有可能在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
这份报告名为《差距报告》,分析了全球各地区在艾滋病预防、诊疗、关爱和支持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弱势人群。报告同时为控制艾滋病蔓延的未来前景描绘了一幅令人谨慎乐观的蓝图。
报告指出,过去三年全球新发艾滋病感染率下降了13%。在2013年,新发感染者人数约为210万,为本世纪最低。然而,其中75%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15个国家;每个地区都会有三四个国家承受着不成比例的巨大负担。例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尼日利亚、南非和乌干达三国的新发艾滋病感染人数就占到总数的48%。除此之外,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俄罗斯联邦和南苏丹6个国家正面临艾滋病负担高、治疗覆盖率低以及新发感染降幅不大三重威胁,由此显示出不同地区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上参差不齐的现状。
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球有约35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其中有至少1900万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检测和诊断服务所造成的。
报告称,在2013年,获得关键治疗药品的艾滋病患者又增加了230多万,从而使目前全球可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总人数超过1395万。如果各国在2020年之前进一步加速艾滋病预防、诊疗、关爱和支持行动,人类将有希望在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从而避免112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和1800万人沦为新的艾滋病感染者。
(摘自《科技日报》 王心见/文2014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