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供销社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五次全会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三农”服务宗旨,狠抓任务落实到位,在把供销社打造成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军力和综合平台的路上再扬帆又出发。与此同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环境,全省供销社顺势而为,精准发力,确保了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和服务基础的进一步夯实。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共实现总经营收入1819.9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助农增收115亿元,同比扩大两成。
涉农业务表现突出
今年以来,全省供销社的经济运行承续着去年下半年的基本格局,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也呈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经营业务总体水平保持了稳健增长的基本局面。截至6月底,全省供销社共实现商品购进额126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实现商品销售额1451.1亿元,同比增长12.7%。特别是涉农业务表现出强劲的扩展态势,对外贸易也有新的突破,工业产销保持稳定增长,批发交易市场人货两旺。
纵观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全省供销社涉农业务表现突出。主要表现为:
涉农业务的基层经营组织和网络不断发展,业务能力大幅提高。上半年,全省共创建基层经营服务综合体13家,目前已达286家,共实现经营总额117.6亿元,比去年同期扩大近两成;通过重组改造和新建的基层供销社18家,目前总量已达527家,累计实现经营总额96.8亿元,同比扩大18.9%;新建专业合作社118家,总数达3121家,累计实现经营总额106.4亿元,同比扩大23.4%;此外,还新建各类行业协会组织5家、农村综合服务社63家,发展起了庞大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通过这些组织及其成员共创建农产品生产基地3203个,联结农户121.9万户,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29.3亿元。
农产品流通网络的经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购销规模大幅扩张。到6月底,全省供销社系统创办直接对接生产基地和终端消费单位的农产品贸易公司、连锁超市、展示展销中心、社区菜店等购销主体1100多家,半年新增农产品经营单位60多个。不少市县供销社全力投入“浙江农产品网上大市场”建设,加快实施“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建设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电子商务。上半年,共新建“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地方馆10家,并不断加大农市、农企、农超、农校“四对接”力度,举办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推介会。1-6月,全省供销社系统农产品商贸企业直接从生产者手中购进农产品123.4亿元,比去年同期扩大20.2%,其中收购本省大宗产品茶叶30462吨,同比增长26.2%,销量达35631吨,扩大8.9%。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培育农产品企业的加工能力,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也积极延伸产业链,结合实际发展农产品加工。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收购转化农产品达11.4亿元,同比扩大8.0%。农批市场更是加快了农产品主产区、集散区的市场布局进程,上半年新增项目投资规模21亿元,累计在建总投资达30.3亿元。同时,狠抓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链物流、包装仓储、电子结算等功能和质量可追溯体系。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共拥有各类农批交易市场38个,营业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冷藏等设施容量达5.6万吨,从业人员超过万人。上半年共实现农产品交易额27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农产品市场的“集散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其货源“蓄水池”和价格“调节器”功能日益显现。此外,全省供销社系统还有47家农贸市场布局在集镇和社区中,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提供着日常性的服务。上半年,这些农贸市场交易额达到了25.9亿元。
农村商品供应网络完备货足价稳,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充分满足。今年春耕期间,全省化肥需求量比去年有所减少,农药和农膜的需求与去年基本持平。为保障市场供应,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抓紧抓早淡季储备,其间,化肥、农药、农膜的采购量均高于去年,完全满足了春耕市场需求,而且供应均价也低于往年。上半年,全省供销社系统累计实现农资销售总额 39.7亿元,同比略增1.8%。其中,销售化肥152.8万吨,增长6.8%;销售农药4.0万吨,增长3.7%;销售农膜18537吨,增长24.7%。与此同时,农资经营网络转型工作全面铺开,“智慧农资”平台顺利推进,服务活动走向深入。今年以来,农村消费品市场一直保持畅旺势头,上半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在县以下乡村经营网点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2%,增幅高于城市销售网点。
在创新中行稳致远
根据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下半年,全省供销社系统一方面将紧紧把握宏观市场走势,在着力规避经营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顺势而为,巩固发展主体业务;另一方面将紧紧围绕供销社改革大局,顺应农村发展新形势,不断壮大基层经营服务基础和能力。
夯实根基。供销社根基在“三农”,各地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不失时机地加快推升当前涉农业务的良好发展势头。一要加快创办面向“三农”的经营实体,布局农村服务网络,整体架构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综合平台。据统计,目前全省不到六成乡镇有基层供销社,平均每个乡镇拥有5.2个经营服务网点,经营服务机构只延伸到三分之一的村。因此,要加快基层社振兴计划,推进经营服务综合体的创建步伐,力争下半年基层供销社经营总规模的增幅不低于上半年的水平。二要注重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纵深同步提升。农批市场和农贸市场既要因地制宜择优新建,更要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形成完整体系;要结合农产品流通和居民消费特点,积极创办各种类型的农产品购销实体;要顺应时代新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主体,扩展以农产品经纪人为主体的农产品购销新军。三要继续构建和完善农村生产生活经营服务体系,增强营销服务能力。目前,全省面向农村的连锁经营业态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其中日用消费品网点覆盖了一半的行政村,业务经营相对平稳。下半年,我省农村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各地要抓住机会,在强化服务的同时扩大营销规模。
巩固中坚。供销社最大的经营业务是贸易企业的商品批发业务,占总量的一半。各相关贸易企业要关注市场变化,认真把握行情走势,抓住拳头品类,规避风险,勤进快销,确保贸易总量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不断创新。当前供销社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以“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强企工程”为途径,着力于产业格局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从经营视角而言,一要利用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从稳定主业、拓展领域、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创新模式上下功夫,在稳扎稳打中壮大经营大力,在转型升级中稳健发展;二要顺应产业趋势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向符合政策导向、市场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农村金融、电子商务、创业投资、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以及高科技等领域拓展发展空间,优化项目投入,布局新的产业,培育新的产业优势;三要针对下半年的经济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一体化、走出去、品牌化和人才强企“四大战略”,创新经营业态和商业模式;以更开放的心态,强化系统内外的联合合作;不断引入先进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供销社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助推经营业务稳健发展。 蒋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