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今后七年,浙江将筹措600多亿元用于治水,今年预算安排90.6亿元,用于黑河、臭河、垃圾河治理,推进防洪防涝、城乡供水和污水防治等重点工程建设。7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浙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财政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财政保障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省级生态环保投入从2008年的36.78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68.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14%。今后,“五水共治”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将被列在首位,除省级财政筹措600亿元用于治水,还将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广兵介绍,截至7月17日,全省范围内共收到“五水共治”捐款17亿元,其中省本级5050万元。按照要求,省本级捐款将全部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王广兵还透露,浙江已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4亿元,全部用于治理雾霾。
为从经济源头解决生态问题,我省还将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快产业转型,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生态建设体制机制方面,我省财政也作出了四个创新:创设性开展生态环保专项补助试点;率先实现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大力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