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衢江区探索破解传统生猪养殖存在的“小规模、开放式、高密度、家庭型”发展瓶颈,在高家镇上溪村溪西自然村创新“村社联建、以股托养、配额流转、循环利用”机制,形成生猪“出村上山、生态养殖”模式,对传统养殖密集村污染整治与转型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稳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美化环境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1.村社联建。村委会组织土地流转、政策处理、村民关系协调,建好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水、电、路、防疫、治污等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着重监管养殖户标准化猪舍建设,对养殖户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品种、供料、防疫、处置、技术、销售“八统一”经营管理。
2.以股托养。由规模较大的养殖户或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保姆式”代理托养,原小规模养殖户“不当员工、只当股东”,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3.配额流转。饲养总量控制,农户可以将配额有偿转让给养殖大户,确保村民均等受益,尊重农民养殖权。
4.生态循环。按照生态消纳的治污模式,对生猪排泄物采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厌氧发酵、农牧结合的综合利用循环模式。移栏上山建生态养殖小区,一方面,促进传统散养方式向良种化、设施化、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方向转变,通过统一采购饲料降低饲料成本,统一防疫降低发病死亡率,统一建设养殖设施降低人工成本,母猪年育成商品猪提高了2.3头,出栏1头商品猪降低养殖成本35元,每头母猪增加经济效益1030元;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养殖场(户)的出路,并与“一村一品”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壮村工程紧密结合,对“五水共治”和“生态家园”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富 阳化肥减量增效模式
富阳市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县域专家施肥咨询系统,按照用肥量精准化理念推广配方肥、施肥品种,改良化理念推广新型肥,施肥方式先进化理念推广水肥一体化,作物养分有机化理念推广有机肥,使肥料投入比常规施肥减少5%,肥料利用率由原来的20%-35%提高到40%-80%。
1.肥料用量精准化。通过施肥指标体系与专家咨询系统建设,实现在每一操作单元上因土因作物全面平衡施肥。如富阳东魁杨梅专业合作社,从原先养分比为15∶15∶15的普通复混肥调整为养分比为10∶5∶25的杨梅专用配方肥,杨梅果实糖度最高达到13.5%,比普通施肥方法提高1.5个百分点,每公斤果品售价比一般农户高出10元。
2.施肥品种改良化。氮肥主要以铵态氮和硝态氮形式被植物所吸收,控制氮肥的释放速度、控制氨态氮的损失、控制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引起的氮素损失,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的有效途径。富阳互利粮油专业合作社应用含硝化抑制剂的包膜尿素,减少一次施肥作业,亩节本增效20元。
3.施肥方式先进化。2013年,富阳江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葡萄基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增加亩产205公斤,增产率为25.63%,亩产值增加2050元,亩省人工费支出300元,合计亩减量增效2582.5元。
4.作物养分有机化。富阳渌渚镇的“绿肥—水稻”轮作制度,每亩施以紫云英为主的有机肥1500公斤以上,减少氮肥用量4公斤(折纯氮),节约化肥成本16元。此外,商品有机肥、沼液沼渣替代部分化肥后,提高了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