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水产养殖有了“智能管家”

塘内情况实时监控 在家就能遥控指挥

  喂料、调节水质、增加溶解氧……这些海水养殖的工序,以往都靠人工现场操作,但台州三港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却在家里就能“遥控”操作,实现了智能化养殖,这也是全国首家利用该系统养殖缢蛏的试点单位。
  前不久,笔者来到这家合作社,只见几个工人正在养殖塘里忙碌。该合作社董事长柯孔柱告诉笔者,这是往养殖塘放置测算设备,相关数据会通过无线装置传到电脑机房进行综合分析。
  据了解,该合作社目前共有1500多亩养殖塘,主要养殖脊尾白虾、青蟹、缢蛏等水产品,现在采用“蟹虾混养”技术。“对养殖户来说,怎样养殖,过去全凭经验。什么时候投食,投多少,只能估摸着进行。有了这套智能管理系统,就像请了个24小时值班的‘机器人’,许多问题都能第一时间解决。”柯孔柱表示。
  据了解,这套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可自动采集养殖水质、气象、生产现场与水下视频图像、病害等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息上报到监控中心或云服务器。养殖人员可在现场或通过手机、PDA、电脑等终端实时查看养殖生产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
  据柯孔柱介绍,这套系统是今年上半年从温州贝类研究所引进的,总投入300万元,适用的养殖塘面积为12亩,预计在今年9月份即可投入运行。“以前增氧机、水泵等设备的开关时间都由工人操作,有时来不及调整,就会造成损失。”柯孔柱介绍说,“有了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调整各种养殖设施,并能智能化自动调节水质、循环用水,自动控制投喂饲料,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增产增收的目标。”
  另外,物联网系统除发现问题外,还能解决问题。鱼塘中的水温、PH值、水中溶解氧等任何一个指标发生异常,该系统便能自动启动相关设施,调控水中各种指标,使其达到正常状态。如溶解氧的值较低,说明这口鱼塘处于缺氧状态,系统可以直接指挥打开增氧设备,运行增氧。“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智能管家’的管理后,养殖塘的亩产值有望实现质的突破,养殖塘的亩产值预计将从原先的2至3万元增加到10万元。”柯孔柱这样表示。
陈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