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亲身体验产出来的安全

——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直通车”开进葡萄园

  □本报记者 姚力丹
  当下,正是吃葡萄的好时候。作为我省夏季主打水果之一的葡萄,质量安全如何?能不能放心消费?近日,记者随省农业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直通车”,和消费者代表一起走进葡萄园,亲身体验“产出来”的安全。
  浦江金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直通车的目的地,这里有葡萄200亩,全都用避雨大棚栽培。“避雨大棚可减少葡萄的灰霉病,农药用量也可减一半,以前是7天就要施一次药,现在半个月才施一次,而且每次喷药时间都有记录,采摘前还须经过一定的间隔期。”公司负责人金士贵告诉记者。
  在公司检测室里,质检员张聪现场为记者示范了葡萄快速定性检测的全过程:配置试剂、浸泡、取样、加入显色剂……45分钟后,电脑就显示出被检测葡萄的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等指标。“采摘前,我们都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情况上传至全省种植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数据上传后就无法更改。对于检测合格的葡萄,我们会贴上二维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下,就能看到葡萄的产地、农事操作记录和销售记录。”张聪说。
  质检员的介绍引起了市民代表王女士的好奇,她拿出手机扫描了一张批次为201400006的二维码,手机上立刻显示出这批葡萄的生产企业及负责人,梳果、剪枝、修剪烂果的具体时间,连该批次的销售数量和目的地也都一目了然。“想不到葡萄的生产信息能看得这么清楚,这样我们就放心了。”王女士高兴地说道。
  省农业厅质监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二维码已用于我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和重要农产品上,这种追溯机制的建立,可有效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链接:今年以来,我省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坚持严格执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试点两大载体,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7-8月,省农业厅组织有关力量开展葡萄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共抽取慈溪市、温岭市、浦江县及金华市金东区等10个葡萄主产区的样品152批次,检测结果显示,合格率为100%。今年上半年,省农业厅对我省11个市、县(市、区)开展了两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共抽检蔬菜和畜禽产品样品2200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8.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