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勉为其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以39岁的短暂生命抗击清廷、转战东南,开发厦门、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可谓英气勃发、风云叱咤。然而,当笔者将所能找到的关于郑成功的资料认真研读一番后,觉得他的一生,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纵横捭阖、游刃有余,而是充满了太多的激昂与悲愤、坎坷与艰辛、痛苦与失落。
  独撑东南困局
  首先是郑成功的身世。郑成功祖籍福建南安石井,却出生于日本肥前平户岛,母亲田川氏是一名日本女子。幼小时,郑成功在日本平户川内浦市街生活,直到7岁,才由父亲郑芝龙接回国内。
  郑芝龙是威震东南沿海的海盗首领,势力非同一般,拥有帆船1000多艘,兵员7万余人。除了抢劫,郑芝龙还从事商贸活动。此时的明朝政府,正困于西北部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及东北部急剧扩张的清朝八旗劲旅,对东南沿海的武装集团实在无暇顾及,只好采取招抚之策。郑芝龙也想借正统之名行事,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招安协议。郑芝龙摇身一变,由昔日海盗成了朝廷命官,队伍未经改编,地盘没有缩小,性质一仍其旧,却可以名正言顺地打着朝廷旗号对抗各种势力,翦灭其他海盗商人。
  崇祯十七年(1645年)五月,清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京,弘光政权仅仅存活了一年就土崩瓦解。朱元璋的九世孙、唐王朱聿键受郑芝龙等人拥戴,在福州称帝,建立南明隆武政权。隆武帝没有自己的军队,他所倚仗的,主要是以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为主的军事力量。为拉拢重兵在握的郑氏集团,隆武帝不得不一再封侯赐爵。正因为置身拥有实力的郑氏家族,郑成功也受到隆武帝的格外青睐。
  除了报答隆武帝的知遇之恩,母亲田川氏的惨死,也坚定了郑成功抗清复明的决心。那年,郑芝龙将儿子郑成功从日本接回时,自然也想将爱妻田川氏一同迎回。可日本幕府有女人不准出境的规定。直到隆武元年(1645年)十月,郑芝龙才疏通关系,将郑成功母亲田川氏接回福建。她在石井只生活了一年多,清军就攻入南安,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田川氏惨遭清兵蹂躏,“被淫缢死”。
  但清军如此之快地占领福建侵入南安,实则与郑芝龙密切相关。郑芝龙以海盗行径奠定基业,深知正义责任、诚信忠贞之类的荣誉与训条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存军队、扩充实力。于是,一旦遭遇风险,郑芝龙那注重实利、首鼠两端的本性便暴露无遗。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进攻福建,隆武帝领军御驾亲征,命郑芝龙扼守入闽重地仙霞关。当清兵主力逼近仙霞关时,郑芝龙未经一战便全线撤兵,使得清军从容过关,轻而易举地攻入福建,直接导致朱聿键兵败身死,隆武政权迅速覆亡。
  郑芝龙为继续保全实力,在清廷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的利诱下,决意效仿明朝招安前例。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郑芝龙仅带500名士兵前往福州受降。郑芝龙一降,闽东南屏障尽失,清军长驱直下,如入无人之境。郑芝龙一念之差,不仅累及乡亲、爱妻,也将自己推向险恶莫测的边缘。
  郑成功对父亲拥兵自重、保存实力一直反感,对降清一事更是极力反对。无法劝转父亲,又担心自己受到挟制,郑成功只好偷偷渡海逃到金门。
  国恨家仇点燃了郑成功的满腔热血,除了高举义旗、矢志抗清外,他已别无选择。于是,郑成功毅然带着90多名追随者,辗转前往广东南澳募兵。永历元年(1647年)初,郑成功将募集的军队从广东南澳带到厦门鼓浪屿,举行誓师仪式,正式走上武装抗清道路。独撑东南困局的历史命运,就这样落在了年仅23岁的郑成功身上。
  抗清战略的转移
  尽管打了不少胜仗,收复了一些地盘,但郑成功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小打小闹”,他心中系念的是驱除清廷势力,恢复明朝故土。因此,他一直谋划着一件壮举——北伐南京,定鼎中原,驱逐满人。前三次筹备因故搁浅,直到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第四次挥师北伐,这才蔚为壮观,形成一股震慑清廷的巨大力量。但令人扼腕的是,第四次北伐前后不过一个月,便以失败告终。
  郑成功的目光,不得不跳出金、厦,实行抗清战略大转移。就在这时,原郑芝龙部下、时为台湾通事的何斌前来拜见,献上一份暗中绘制的台湾沿海地形图。宝岛台湾已被荷兰殖民者侵占38年之久,郑成功早有攻取台湾建立抗清基地的打算,只是条件不够成熟,这一宏愿长期埋在心底。有了沿海地形图,港湾、航道、潮汐、要塞历历在目,加之何斌对荷军的兵力、兵器、兵船部署等了如指掌,郑成功不仅可顺利抵达台湾,更可知己知彼及时投入战场,先发制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一日,郑成功亲率文武官员在金门料罗海滨祭江,正式誓师,东征台湾。
  收复台湾后的内讧外患
  郑成功收复台湾,也是在反清复明旗帜下采取的一项以退为进的非凡举措。
  正当郑成功欢庆光复台湾之时,突然传来南明永历皇帝父子被吴三桂绞杀的消息。自此,郑成功的反清复明也就失却了最后的依托与支撑。
  郑成功东征台湾时,命长子郑经留守金、厦。没想到他与四弟乳母陈氏私通,生下一个儿子,还派人前往台湾报喜,说是侍妾所生。郑成功未满四十而获孙男,甚为高兴,当即赏赐金银布帛无数。而谎言一经戳穿,郑成功不禁又羞又愤,当即作出杀妻斩子、除灭淫妇的决定。兄长郑泰及部将等人接到令箭后,只将乳母陈氏及所生儿子杀掉了事。郑成功接报,下令一定要以治家不严之罪将妻子董氏斩首,长子郑经更是不能宽恕,并解下随身所佩宝剑交给使者,带往金、厦,严令执行。可郑泰、黄廷、洪旭、郑经等人不仅没有照令行事,反而在金、厦两地部署军队,派兵防御。郑成功闻讯悲愤难忍,忧郁成疾。
  正在这时,又从大陆传来确报,清廷将长期软禁在北京的父亲郑芝龙及其眷属等十一人斩杀,其余家属流放东北宁古塔;还采纳郑军叛将黄梧建议,挖掘郑成功祖坟以泄地脉,将郑氏先祖骨殖抛露于野。郑成功为自己的不能尽孝痛心疾首,而尽忠于明朝,也失去了着落。内讧外患交织,一连串的失意、打击与噩耗接踵而至,使得郑成功急火攻心、心肝受损,加上感染风寒,内疾外病相侵,病情一日重于一日,不久便去世。
(摘自《同舟共进》 曾纪鑫/文2014年第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