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黎元洪与“广甲”舰的一段往事

  一
  在甲午海战爆发前,北洋大臣李鸿章向各地要求增援,当时只有他哥哥、担任两广总督的李翰章派了“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军舰去支援。这三艘军舰的主要负责人是“广丙”号管带程璧光。这三艘军舰中,按照当时制造的年份来说,“广甲”号年代最早、装备最落后。它是两广总督张之洞为了筹备建立粤洋水师,请福州马尾船政局协助建造,于1887年10月交付粤洋水师的第一艘铁胁木壳兵轮。
  1894年9月17日下午,中日甲午海战打响。在双方交锋之前,“广甲”号军舰竟然掉队了。作为驾驶“广甲”的“大车”(即大管轮),黎元洪感到很害怕。因为他的军舰排量最小、技术最落后,而且里面的龙骨和肋胁是铁质,外边包裹的是木头壳。不幸中的万幸,是黎元洪技术娴熟,又对舰艇的每个零部件都了如指掌,经过紧张的调整,“广甲”号总算跟上了大队。刚刚抵达预定海域,喘息未定,就接到命令,吃完饭后准备参战。
  北洋舰队在向敌人接近时,提督丁汝昌,副提督汉纳根、刘步蟾等,见日舰快船居前,本队居后,成单纵阵形扑来,便下令以“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居前,作后翼单梯阵形,“广甲”列于“定远”左后方。
  战斗打响后,黎元洪驾驶着“广甲”勇往直前,参加了围攻日舰“赤城”、“西京丸”的战斗。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主炮发射时炸膛,致使主帅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日军第一游击队4艘战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战斗至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正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舰队截击。黎元洪沉着地驾驶着“广甲”,配合“定远”、“来远”、“经远”开炮重创日舰“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阵亡,“西京丸”也受到重创。
  敌军见状,就集中炮火轰击中国两艘铁甲舰“定远”与“镇远”号,竟有300多颗炮弹落到两舰之上。日军史料记载:“‘镇远’前甲板,几乎形成绝命大火。一将领集合士兵尽力救火,虽弹丸如雨,仍欣然从事,在九死一生中毅然将火扑灭,终于避免一场危难。”
  午后3时30分,日舰“松岛”逼近,“镇远”发一巨弹,正中敌军弹仓,日军炮台指挥官等百余人死伤。
  在“致远”舰被击沉后,“济远”号管带方伯谦见此情状,立即命他的舰艇掉头。一看这种情况,“广甲”号管带吴敬荣也急忙命黎元洪驾驶舰艇尾随撤退。

“广甲”号是整个甲午海战中中弹最少的军舰,它只中了一发炮弹。而且这一发炮弹还是打在军舰的厕所里,没有太大损伤。令人唏嘘的是,连这发炮弹也不是日本军舰发射的,而是中国另一艘军舰“来远”号发射的。因为“广甲”号临阵脱逃,惹怒了中国其他军舰的将领,于是纷纷向“广甲”号开火。就这样,黎元洪驾驶着“广甲”号,在中日两国军舰的弹雨之中,仓皇而逃。
  不仅如此,“济远”在仓皇逃跑中还撞沉了并肩作战的“扬威”号,后龟缩于旅顺港内。“广甲”号傍岸开行,结果在大连湾三山岛附近触礁搁浅,前进无路,后退不能。到了23日上午,在海上游弋的日舰“浪速”号与“秋津洲”号突然发现了“广甲”的踪影,便朝着“广甲”方向驶来。吴敬荣见状吓得魂不附体,命令毁舰后丢下士兵自己乘小艇逃之夭夭。
  作为“广甲”炮舰上的大车,黎元洪见上司逃走,舰艇上又无攻击武器,他此时想得最多的则是害怕被日舰夹击,当了俘虏。于是,他与其他官兵一道抢乘了一艘小艇逃命去了。日舰岂肯罢休,尾随在小艇后面穷追不舍。黎等怕被敌人一锅端,便纷纷跳海逃生。
  黎元洪向来不习水性,幸亏他在战前未雨绸缪,自费买了一件救生衣,才幸免葬身鱼腹。他在海上漂泊了十余个小时,才被海浪神奇地冲到岸边。而同行的13人中有8人不是被淹死,就是当了俘虏。
  黎抵达岸边后,使出浑身解数,爬到一个岩石上,昏睡了过去。等他苏醒过来后,已是天黑。他惊奇地发现,口袋里还有6块银元和一只手表。
  当黎元洪来到海军基地旅顺时,海军衙门正在缉拿在甲午海战中跳海逃命的“广甲”水兵,黎却不明真相自投罗网,结果以逃兵的罪名被监禁数月。
  半年之后,黎元洪蓬头垢面地出了大牢,听说两湖总督张之洞素有贤名,招贤纳士,江湖人称“张香帅”,到他那里就有饭吃,就去张之洞那里碰碰运气。
  到了地方,正巧张之洞从日本买了艘兵轮,船号“楚泰”。张之洞带着手下幕僚登船,亲自验看。众人登船之后,兵轮驶入湖中,正行之际,天上忽然惊雷大作,兵轮摇摇晃晃,眼看就要沉没,于众人的惊恐呼救声中,有一人冲入驾驶台,单手掌舵,操船如走马,竟驶出了险域。张之洞大喜之下,细看那掌舵人,原来是甲午败军之将黎元洪。心想:孺子可教啊。于是黎元洪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自《人民政协报》 裴高才/文 2014年6月1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