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寻找最美林场人

扎根林区奉献青春

——记金华市北山林场西片片长徐志明

  徐志明,1966年出生,198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金华市北山林场西片片长,营林技师。30年来,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他爱岗敬业,扎根林区基层一线,不畏艰难险阻,努力完成各项营林护林任务。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绿化山林、美化婺城、保护生态作出了贡献。
  徐志明的父亲是金华市北山林场的第一代职工,从小跟随父亲转战于林场的各个林区之间的他,耳闻目睹了父辈们让一座光秃秃的北山逐渐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对大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83年7月,年仅17岁的徐志明,顶替身体不佳的父亲,接过了绿化美化北山、保护管理北山的重担,开始了他对北山一生的守候。
  他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的石头园林区。这里既不通公路又不通电,白天他跟随3名老职工巡山,学习整地、造林技术,晚上为省点灯的油钱,摸黑吃饭,早早睡觉。年轻的徐志明毫无怨言,默默工作。
  1987年底,徐志明报名参军。在3年军旅生涯中,他不怕艰苦、积极训练、服从指挥,被提拔为班长、评为优秀士兵。1990年底,徐志明光荣退伍。根据当时的政策,他完全有机会选择条件更好的单位安置,但他却毅然决定回到林场与大山为伴。此时的他也没有向领导提出任何要求,来到了武平殿林区默默地做一名普通的职工,天天做着整地、造林、抚育等艰苦的工作。
  1993年,林场小园林区老职工退休,需要新的职工前去任职,在林场领导征求他意见时,徐志明二话不说,欣然前往。林场的干部职工都知道,小园林区是北山林场最偏远的林区,不通路、不通电、无通讯,而且只安排一名职工,整天听到的是风声、雨声、流水声,终日相伴的是林木、虫鸟、野兽。就这样,徐志明在小园林区一呆就是6年。
  2001年,徐志明调到了林场海拔最高的西湖林区担任林区队长。西湖林区的工作生活条件稍好一些,有路、有电,也有了电话,但他的责任却更重了。不久,他又担任了林场西片的片长,管理着林场西片的西湖、石棋盘、九龙岗、鹿田四大林区。此时,北山林场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进入林区的游人每年在快速增长。徐志明作为林区队长和片长,不敢对林区的管理有丝毫的放松,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加班加点,以弥补人员的不足。
  30年来,徐志明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一把好手。在育苗上,他熟练掌握了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等常见造林树种的苗木培育技术;在造林中,他保证每年的成活率都在85%以上;在中幼林抚育时,他坚持“三分种、七分管”理念,确保中幼林的保存率和林木的茁壮成长;为了防止有人偷山上的木材,大冬天的晚上,他裹紧棉袄睡在路边,多次连续整夜蹲坑守护,确保了林场林木和财产的安全。
  30年来,徐志明的故事被当地媒体多次报道,被金华人民广为流传。去年,徐志明被为金华市劳动模范,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徐志明被确定为金华市林业局系统的“身边典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