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海洋与渔业

新型生态水产养殖模式⑤

诸暨鱼蚌共生记

  •   □见习记者 蔡希师
      诸暨,一座刚柔并济的城市。她不仅璀璨如明珠,也以浴火重生的勇气,在全国珍珠行业中独领风骚,熠熠生辉。
      孟家湖水产专业合作社坐落于诸暨市山下湖镇,总经理何信祥是一个有着20多年养蚌经验的老养殖户。“我从1979年就开始养蚌,算是本地从事蚌养殖业比较早的一批人。”何信祥向记者介绍,刚开始养蚌时是在河道中直接散养,由于河里本就有各种鱼类,算是最初的鱼蚌混养模式。随着珍珠产业的利润逐渐升高,养蚌行业随之变得规模化、产业化,养蚌的地点也从河道迁到了田头,鱼蚌混养的模式渐渐消失直至不见,这种单独养蚌的模式直到2008年才有了改变。
      2008年,由于长期养蚌造成的水质污染,珍珠的品质逐渐下降,再加上随着养蚌规模扩大,市场的珍珠价格大幅度下降。“一公斤珍珠才卖到60-80元,养得越多亏得越大,很多人都放弃养蚌,去干其他行业了。”提起当年的市场动荡,何信祥到现在还是心有余悸。市场的糟糕环境让诸暨的养蚌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遇:放弃,代表从前做出的努力和打下的市场都付之一炬;继续,市场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很有可能会赔得血本无归。面对这样的困境,坚韧的诸暨人突然又想到了最初时的鱼蚌混养模式。单独养蚌从投入到收获最起码要历经3年的时间,3年后若遇到市场不景气,将是一场灾难。如果在养蚌的同时养鱼,每年一次的收益最起码能保证蚌场处于一个收支平衡的状态。
      “从2009年开始鱼蚌混养,效果应该说非常好。”何信祥说,现在他家塘里主要放养的是草鱼、鲢鱼、鳙鱼三个品种,每亩每年会有2000元左右的净利润。在养鱼的过程中,鱼所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蚌的有机肥,节省了以往养蚌所需投放的土肥饲料支出;而在养蚌过程中所产生的微生物也成了鱼的饲料,形成一种多效环保的生态养殖循环。“养鱼每年的利润都可以维持蚌场的支出,卖珍珠的钱就是纯利润了。”据了解,每亩池塘可以养殖1000只蚌,每只蚌每年可以长5克左右的珍珠,一亩池塘每年可得到5公斤左右的珍珠。按照去年每公斤600-700元的珍珠价格,何信祥每亩可获得纯利润3000-3500元。
      这些年,诸暨不仅在鱼蚌养殖模式上不断发展,同时,在蚌类深加工这一环节上也不断进步。据记者了解,在取完珍珠后,当地的养殖户将剩下的蚌肉作为畜牧业的饲料,蚌壳也经过加工成为工艺品。“以前诸暨的珍珠漂白技术都从日本引进,这几年诸暨的珍珠漂白技术越来越好,日本的好多企业都来我们这取经。”诸暨市农业局渔技站有关人员表示,这些蚌类深加工技术,让每亩池塘都可以为诸暨的蚌类养殖者带来1000-2000元的附加收入。
      除了增加蚌类养殖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是当地政府和养殖户一直关注的重点。从2008年开始,诸暨市农业局在山下湖镇、江藻镇、直埠镇等养殖重点镇建设珍珠主导产业示范区,面积达30310亩,其中核心面积1000亩。配套船只、增氧机、泵站及水质分析仪等实验仪器,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塘埂加宽了,交通运输更便利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很多。”何信祥笑着说。
      据何信祥介绍,为了改善水质,当地政府从去年起全面改建剖蚌厂,将原来的剖蚌厂从珍珠养殖地旁改建到了山下湖镇的污水处理厂边,养殖户们都说,水质变好后,蚌类的死亡率减少了,利润增长了很多。
    鱼蚌养殖技术要点
    一、池塘准备
      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10-30亩,水深1.5-2米,不渗漏,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清塘施基肥:①冬季干塘后彻底曝晒池底,清除过多淤泥和池边杂草。药物清塘:干法清塘,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清塘;带水清塘,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150千克溶解泼洒清塘,彻底杀灭水中野杂鱼和致病菌。②药物清塘7天后,亩施腐熟发酵消毒的有机肥200-300千克。
    二、苗种放养
      鱼种放养:按常规鱼高产池塘放养模式,适当减少鲢鳙放养,不放鲤和青鱼。亩放养模式为:规格15尾/千克鲢鱼300尾、鳙鱼50尾,规格每尾0.5-1千克的草鱼80-100尾,规格20尾/千克左右的草鱼200尾,规格每千克20—30尾的鲫鱼1000尾,鱼种放养为冬放,鱼种下塘前必须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浸洗。
      吊养手术蚌:蚌源为外地购进的已吊养过6个月的手术蚌,规格10厘米左右。也可进行插蚌吊养,每亩吊养手术蚌2000-2500只。
    三、饲养管理
      投饵施肥:鱼蚌混养池一般以投喂颗粒饲料为好,没有投饵机的可以投喂菜、豆粕饼和大麦、鱼粉及青饲料等,以满足各种鱼类的营养需求。日投饵量一般为吃食鱼总量的5%左右。由于河蚌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对池塘的肥水要求较高,所以鱼蚌混养池施好追肥是关键。2-5月份水温较低,可施一些已发酵消毒的有机肥,6-9月份为高温季节,避免施用有机肥,可追施一些生物菌肥,10-11月份以施已发酵的有机肥为主,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施肥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每10-15天施肥1次,以上午施肥为好。
      水质调节:①注水:一般6月份前每间隔半个月加注新水1次;6-9月份每隔7-10天注排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20厘米,注水时间以早晨为宜。②定期泼洒石灰:每月每亩用生石灰10-1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水体,改良水质,增加钙质,满足河蚌生长需要。③泼洒EM菌(有效微生物群)和光合细菌。6-9月份前每亩1米水深用EM菌250克或光合细菌500克,交替使用。通过泼洒EM菌和光合细菌,可以净化水质,降低氨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从而改良池塘生态环境。
      进入冬季后水温低,为防止蚌体冻伤,应增施有机肥保持水体肥度,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同时要将蚌体吊至水下50厘米左右。
    四、病害防治
      放养后定期对池水消毒,除使用生石灰水泼洒外,还可用氯制剂和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以防鱼病和蚌病发生。防治鱼类寄生虫病,必须禁用一些对蚌有危害的杀虫剂,如有机磷农药等。一般可用阿维菌素等进行全池泼洒杀虫。鱼病流行季节,结合使用外用消毒剂的同时,定期用中草药配置成药饵投喂,每5-7天一个疗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