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台州市椒江区早稻种植面积1.35万亩,比去年增加0.34万亩,同比增长33.7%;总产量5272吨,比去年增加1333吨,同比增长33.8%;每亩单产390公斤,比去年增加0.48公斤,同比增长0.1%,创下该区1997年以来早稻单产最高水平。继实现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早稻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三增”后,今年又一次实现早稻播种总面积、单产和总产量的三增长。
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是今年该区早稻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调查了解情况来看,目前椒江区种植早稻能得到的补贴较为可观,大户平均能达到320元/亩,若加上财政下发的0.6元/公斤的早稻订单收购补贴等,早稻种植大户补贴可高达600元/亩。尽管早稻自身种植利润不高,但补贴的足额发放大大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空间,有效激发了该区种粮户的积极性。
其次,新种植模式的推广保证了早稻面积的稳步增长。从2012年开始,椒江区实施“西兰花+早稻”及“冬季蔬菜+早稻”等新型耕作模式,充分利用闲置轮歇地,大力推广“中早39”、“中嘉早17”等新优质早稻品种。推行“粮农+菜农”的双轮种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这样既提高了早稻的播种面积,也保证了农户的种植效益。
第三,提高播种面积还需好技术。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也保障了早稻生产增产增收。政府部门加强春耕备耕的领导和发动工作,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农技部门加强测土配方施肥,以及推广应用“三重配方组合”农药和“西兰花+早稻”轮作技术,在早稻生长期间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促进早稻优化生产。
第四,规模化程度提高,也有利于早稻生产科学化管理。近年来,早稻生产日趋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早稻生产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谢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