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本报讯 近日,微信上一个名叫“微村志”的公众号才上线不到一个星期,就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梅蓉,就是这样一个地处江南的典型村庄……”这个专门介绍桐庐各村落人文历史风俗特点的公众号,用朴实温暖的语言,勾起了不少人对家乡的思念。
今年6月,桐庐县启动“微村志”编纂工作,经与浙江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合作,通过前期准备、采写、编辑制作等程序,首批推出了梅蓉、鸿儒、环溪、儒桥、茆坪、君山、翙岗、母岭、金牛、子胥等10个村的“微村志”。“我在桐庐生活了将近20年,都不知道原来桐庐有这么多美丽的小村落。”在杭州工作的桐庐人方先生关注了“微村志”后大呼意外,“看得我都想回家了,以后还可以带上朋友回去玩。”见“微”识乡村,修志凝乡愁,“微村志”打破了传统修志概念中依靠难懂的宗谱为资料来源、以严肃有余而亲和略逊的厚重笔法为体例的修志范式,借助当代人喜好的新媒体手段,以短小精悍的图文叙事方式,将乡村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脉络,从厚如词典的页码中移到了人们的掌中,以不同视角切入不同村庄的独特文化传续载体,并以具象的表达凝练游荡在人们意识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