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专题

“最美浙江农业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前言
  从今年7月起,省农业厅在全省农业系统组织开展了“最美浙江农业人”主题宣传活动。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宣传农业系统“最美现象”,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和激发推动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正能量。经各地各单位推荐和初步审核,现确定丁坦连等40位同志为“最美浙江农业人”候选人(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票,评选“最美浙江农业人”。
01 一心为农的基层农技员丁坦连
  丁坦连,男,195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仙居县下各镇综合农技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农艺师。为弥补乡镇农技推广力量的不足,本已退休的他,应邀重返农技推广岗位。他40年如一日,奋斗在基层第一线,扎根在田间地头,每年出勤300天以上,每周下村不少于3天,指导农户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他牵头创新20多种农作制度模式,在该镇推广面积达1.4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44%,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他先后主持、参与科技项目20多个,撰写论文7篇,并多次获奖。个人先后获得省优秀农技员、浙江省农业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优秀典范”等称号。
02 海岛上的“三农”斗士王光兵
  王光兵,男,1976年生,中共党员,舟山市金塘镇副镇长,分管乡(镇)农、林、牧、渔业等工作15年。他扎根海岛,舍小家为大家,长期从事基层农业管理工作,为金塘农业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坚持以土地流转工作为抓手,强化村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积极推进金塘特色农业生产销售,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他先后获定海区优秀共产党员、舟山市农林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今年3月23日(周日),正在走亲戚的他接到火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冲向事发现场,救火过程中被烧成重伤,经诊断,全身烧伤面积为50%,现正在接受康复治疗。
03 “千岛玉叶”的“设计师”王华建
  王华建,男,1976年生,中共党员,现任淳安县农技推广中心茶叶技术推广站站长。他自2005年任茶叶站副站长、站长以来,紧紧围绕“千岛玉叶龙井茶品牌提升”这一主线,做好产业调研与规划,制订完善《千岛玉叶茶》技术标准,加快推广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提升塑造茶叶品牌新形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县茶叶总产值已突破6亿元。他先后主持或参与“淳安县全国标准茶园创建”等部、省、市、县科技项目20余项,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13年度被淳安县农业局党委评为“局满意干部”。
04 把课堂设在大地上的石伟勇
  石伟勇,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现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从事土壤肥料与生态循环农业工作32年。他先后主持、参加80多项科研课题,共发表论文90多篇,获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15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出版农业教材和著作23部。他担任苍南县渔寮乡省科技特派员9年,组建了苍南、象山和鄞州省市团队科技特派员并担任首席专家,并任湖州市、南浔区和德清县产学研联盟首席专家。常年下乡服务时间三分之一以上,足迹踏遍省内外。近五年他每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等各类人才20多次,受训人员上千人次。
05 被农民朋友称为“虫阿姨”的朱晓群
  朱晓群,女,1971年生,中共党员,现任海盐县土肥植保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她对植保工作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无论寒冬腊月,还是高温酷暑,她都坚持深入到田间地头调查虫情,观测区5天一次,诱虫灯每天一次,十几年如一日,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虫阿姨”。2005年8月,长江流域褐稻虱大暴发。她第一时间观测到后,立即上报,并迅速投入到“虫口夺粮保丰收”的大决战中,她提出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科学、有效、经济、安全,从而确保了大灾之年仍获丰收,此举获得了农业部专家的充分肯定。
06 研发稻作技术造福种粮农民的朱德峰
  朱德峰,男,1956年生,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他潜心科研,锐意创新,先后首创和研发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等水稻生产技术十余项,多项列为我国农业主推技术,年推广应用5000余万亩以上,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部奖励10余项,主编出版科普读物8部。他以农为本,痴情“三农”,每年深入基层50余次,接受农民和种粮大户技术咨询100多次,主动开展生产调研,进行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推进了稻作技术进步和水稻增产稻农增收,赢得了农民的喜爱。
07 浙江种业的探路人任永源
  任永源,男,1967年生,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现任勿忘农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他2003年加入勿忘农集团,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浙江种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注重科技创新,组建水稻、瓜菜、旱作和食(药)用菌研究所,自主育成并审定农作物新品种8个,牵头实施浙江省瓜菜产业战略联盟;组织浙江省(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建设和六届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举办,展示各类瓜菜新品种5000多个;积极推广各类新品种,2013年累计销售瓜菜、旱作新品种200万公斤,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08 农民群众的“科技保姆”刘开贤
  刘开贤,男,1962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粮油技术科科长、高级农艺师,是当地粮油技术首席专家。他通过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努力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上做文章。引进试验示范“单季晚稻‘五改’栽培技术”等水稻先进适用技术5项,累计推广面积达50万亩次。与农民交朋友,有问必答,随叫随到,兢兢业业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去年“菲特”台风来临时,他放弃休假,第一时间与种粮大户联系,实地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科技保姆”。他曾参与技术推广项目4项,获省、市、县荣誉6项。
09 在稻田里书写精彩人生的许跃进
  许跃进,男,1958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鄞州区洞桥南瑞粮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工程师。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曾经营过农资商店,1998年春,承包了360亩农田,开始了他的稻田梦。如今,他承包农田面积达980亩。由他组建的合作社种植规模达5600亩。他不仅熟练掌握粮食生产的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还是农业机械化的信奉者和实践者,不仅从稻田里掘出了“黄金”,还先后9次连创浙江农业吉尼斯粮食亩产纪录,其中2012年单季晚稻百亩方亩产963.65公斤,刷新了全国最高纪录,攻关田亩产达1014.3公斤,成功突破1000公斤大关。他曾荣获全国优秀种粮售粮大户等称号。
10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守护神杨飞萍
  杨飞萍,女,1981年生,中共党员,温州市农产品检验测试中心技术员,农艺师,获2014年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省第四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畜产品检验员第一名,“浙江省技术能手”等殊荣,发表省级论文10篇。作为一名技术骨干,她熟练掌握了大型仪器使用及样品前处理技术,并研究开发检测技术50余项参数,近三年来,她完成了3000余批次样品、60000余项次的检测任务。她还勇挑项目研发重担,为解决技术难题,曾连续一个月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仅2012年,她承担的新扩项项目达116项参数,均通过了省级扩项复评审,为提升单位检测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11 山区畜牧业的“引路人”杨明爽
  杨明爽,男,1967年生,中共党员,泰顺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高级兽医师,中国兽医协会会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温州市党代表,有23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省、市、县奖励,出版专著4部,发表国家、省级论文100多篇。在应对H7N9禽流感等疫情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他带领团队深入一线,化解风险;在发展生态畜牧业工作中,他引导养殖场提升改造,实施农牧结合,指导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27年来,他推广实用技术30余项,培训农民1.5万人次,为农民增收3亿多元。
12 反哺农业回馈社会的杨曙方
  杨曙方,男,1960年生,现任浙江蓝美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从安防行业掏到第一桶金后,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对家乡的责任心,于2011年毅然决定返乡投资,涉足蓝莓行业,以新农人的身份开始了二次创业。在诸暨草塔建起了集种苗培育、种植示范、果品深加工、生态休闲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带动农户1.59万户,解决22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达5万元。致富不忘回馈社会,他从2008年始,每月给本村65岁以上农民生活补贴100元,至今已达近百万元;今年又为“五水共治”捐款15万元,为家乡新农村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13 让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翅膀的严少君
  严少君,男,1977年生,中共党员,现任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他利用专业特长,帮助遂昌、开化等地把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大大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示范基地遂昌高坪乡把高山蔬菜产业与农家乐相结合,每斤蔬菜增效20%,每年带动农家乐收入2500万元,创造了“高坪奇迹”。指导开化县何田乡把清水鱼产业从单纯养鱼延伸到观鱼、嬉鱼、品鱼、赏鱼(文化)相结合,清水鱼价格每斤从25元上升到30元;指导开化县长虹乡、音坑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因成绩突出被授予“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称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