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公布了一份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营黑名单。“榜上有名”的是自2012年以来,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有关省市农机管理部门查处的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共涉及17个省(区、市)的58个企业、55人。
这些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向购机者提供假冒伪劣产品;或者以非法手段套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或者违反“三包”规定,引起群体性投诉,造成恶劣影响;或者拒不执行农机化主管部门作出的警告、限期整改处理决定等等,都属违规情节严重者。按照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列入黑名单的农机经销商及其法定代表人将被除名——永久不得参与补贴产品经销活动。
这是第一次集中曝光行动,彰显了财政和农机部门在农机购置补贴领域对违规行为敢于“亮剑”的勇气和惩治歪风的决心,必将产生有力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毋庸讳言,近年来,农机管理部门一直致力于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的具体操作方式,堵塞政策落实中的漏洞,但违规问题仍有发生。其中,个别农机生产和经销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无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实施补贴政策过程中,弄虚作假,编造材料套取补贴资金者有之;粗制滥造,置购机者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者有之;大肆行贿,把农机管理部门干部拉下水者也有之。若对这些违法违规者不进行严肃处理,对“害群之马”不给予坚决打击,就是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亵渎,就是对购机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合法经营、严格遵纪守法企业的不公。
黑名单的集中公布,是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监管的重要措施,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在这里,我们要呼吁农机生产和经销企业,一定要有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有严格自律、遵纪守法的意识,有恪守价值、秉持道德的社会责任感,在政策和法纪面前坚守立场,不越雷池半步。违法违规的事情坚决不做,坑人害人的行为坚决不行,有损声誉的交易坚决避免,以实际行动维护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正常秩序。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