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喜讯从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美丽中华特色旅游品牌宣传推广会”上传来——临安市被授予“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城市”荣誉称号。然而,临安拥有的,不仅仅是天目山的青翠,青山湖的灵动,太湖源的清澈……一批批游客在“好山好水好味道”的临安也感受到了生态循环农业带来的新景观。
2011年,临安市政府制订下发《关于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生产方式、技术支撑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农业循环技术和循环模式广泛推广应用,形成生态农业县域大循环;建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2—3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5—8个;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排泄物处理与利用率达98%以上,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变废为宝,蔬菜地里风景更好
9月3日下午,笔者在临安小兰香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看到,沼液通过一根根管子滴灌到田间地头,大棚内的芦笋、野菜翠绿欲滴,长势喜人。“用沼液施肥,解决了养殖户的污染问题,种出来的蔬菜色泽、口感更佳,产量提高10%,价格也高出5%左右。”合作社理事长陈群说,该基地每年产生的1200吨蔬菜秸秆被运往周边养殖场处理,作为对陈群的回报,养殖场以折扣价提供给蔬菜基地一年3000包有机肥。“原来人人厌恶的动物排泄物,经过处理后成了蔬菜基地等种植业业主的香饽饽,大家竞相和养殖场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临安市畜牧兽医局叶宏伟告诉记者,为鼓励养猪场与规模种植业基地结成“亲家”,走上一条实现互利互赢的生态循环农业之路,临安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
一是治理设施补助。养殖场(户)新建沼气池、三格式污水处理池补助300元/立方米,新建封闭式干粪收集房补助150元/平方米,新建沼液贮存池补助200元/立方米;二是生态示范场创建补助。创建生态示范场补助5-10万元/个;三是资源化利用设施补助。新建田间沼液贮存池补助200元/立方米,新建沼液输送管道补助20元/米,新购置沼液运输车按购车款补助50%,沼液运输及利用2万吨/年以上补助20-30万元/个,新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补助20万元/个。
叶宏伟告诉记者,临安市以农业“两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引导畜禽养殖向生态规模养殖小区集聚。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政策,按照畜禽排泄物与周围种植基地消纳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合理安排规模养殖场(小区)。到2015年,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格局。同时,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推广槽罐车、微滴喷灌等资源化利用设施,扶持发展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和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鼓励种植业主使用有机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食用菌栽培、秸秆气化等综合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向生物质肥料、饲料、燃料等综合利用转变。到2015年,建成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点30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和有机肥加工厂2家,农作物秸秆利用率95%以上,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处理率达90%以上。
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养羊业
半年前,临安出过一则新闻:一种新型牧草名叫高丹草,从澳大利亚越海而来,落户到位于於潜镇逸逸村的浙江赛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笔者不禁好奇,究竟是多高端的养殖场,才会用上这种“洋奶粉”?
带着疑问,笔者来到了浙江赛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560亩,其中羊场面积25亩。笔者看到,这里不仅配有自动出粪系统,还有无线射频物联网控制系统、酷暑喷淋降温等现代生产设施,做到了饲喂、授精、生长发育计算机控制。同时,公司配套种植
无公害猕猴桃、黑李、桃子等
水果基地300亩,形成了
“羊-粪-苗木”种养
结合的生态循环经营
模式。
该公司负责人洪魏向笔者介
绍,公司利用羊尿发酵产生沼气,
用于牧场供热,补充牧场生产、
生活能源消耗。沼液沼渣作为有
机肥使用,用水泵抽到山顶的水
池中,然后再通过管网输送到水
果苗木基地。同时,将干羊粪堆积
发酵后制成有机肥,直接用于水果
基地,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零排放及
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了“羊—粪(尿)—
果”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我们把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和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与推进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结合起来,与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该公司在保证羊场良好运行的同时,还投入200余万元,建设粪尿处理及综合利用设施,包括200立方米沼气设施和500平方米羊粪有机肥加工中心。另外建设配套的水果基地300亩,完成灌溉管网铺设工程。“每年公司羊场的粪便等废弃物近1000吨全部用于300亩水果基地,可节省化肥成本5万元,所产水果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口感好、品质高,价格明显高于市场普通产品。”洪魏说。
临安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方坚勇告诉笔者,利用沼液沼渣和有机肥灌溉水果基地,达到资源循环利用,使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达到了污染低排放,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所产的水果社会认可度高,带来的经济收入大。
太阳模式,生态循环代名词
近两年来,“太阳米”这个名词在杭州乃至上海一带日渐响亮起来,每公斤10元的太阳米成为许多倡导健康饮食人群中的香饽饽。在临安,“太阳米”更是被上至机关领导,下至关心油盐酱醋的“马大嫂”所熟知。如今,“太阳米”的衍生产品也被推上了台面。
笔者来到临安太阳镇的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绿
油油的稻田里开出几道纵横沟渠,四周
是高高的水泥田埂,只见合作社社
员挽起裤腿走进田间,弯腰在
水沟里摸索,一会儿摸出了
一只只大甲鱼,原来这是元
生粮油专业合作社稻田养
鳖试验田。
该合作社理事长陈
梅芳告诉笔者,今年开
始,该合作社应用稻田
养蛙、稻田养鳖的种养模
式,通过不断探索改进,改
造田埂、合理开沟,选择适
宜的稻种、蛙种、鳖种及播种、
放养时间,放养的蛙、鳖以田间
昆虫为食,种养期间不施农药,大大
提高了稻米品质,稻米产量稳中有升,以昆虫为饵料的蛙、鳖也成了市场的抢手货,种粮农民也养起了淡水产品,这些种养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农(水)产品质量的提升、实现了稳粮增效。
临安市农业局局长周军告诉笔者,近几年,临安市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全面推广套种、轮作等科学、节约型农业技术,组织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集成和科技攻关,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肥水同灌等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粮经结合、粮饲结合、农机农艺结合、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立体栽培等新型农作模式,建立了一批“千斤粮万元钱”、“畜禽—沼气—作物”、稻田养鱼、果园套养家禽、吊瓜立体栽培等农作制度创新示范点,促进资源集约化利用。加快推进标准化现代规模生态养殖场建设,积极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畜禽清洁化养殖技术。积极引进推广节能环保和高效低耗的新型农业机械,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机,推进节能减排。到2015年,临安市水稻“肥药双控”达到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40万亩,化肥、农药用量减少15%,建成标准化现代规模生态养殖场5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环保节约型设施普及率达70%以上。 王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