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农业两区建设特刊

  苍南是我省的农业大县,依山傍海,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苍南县立足实际,围绕点面结合,以点促面的思路,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整合资金,集成项目,叠加资源,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县农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苍南已成为全国番茄重点产区之一、全省设施蔬菜四个重点优势产区之一、全省最大的紫菜和海参养殖基地。
苍南现代农业蓝图初现
规划引领,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区域布局
  早在2010年,苍南县农业局就牵头完成了全县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规划方案设计,使该县现代农业初具雏形。一个是马站现代农业综合区,该综合区位于马站平原,与苍南对外农业综合区和马站台湾农民创业园实现“三区合一”,规划总面积4.6万亩,涵盖农业和海洋渔业,重点突出海水养殖、设施蔬菜、水果(四季柚)、食用菌(蘑菇)和粮食等五大产业,逐渐形成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该综合区已于2013年底通过省级验收,为温州市首批。另一个是沿江现代农业综合区,该综合区位于苍南县东北,沿横阳支江中下游两岸的江西平原和江南平原,涉及桥墩、灵溪、龙港等乡镇,规划面积7.7万亩,涵盖农业和林业,重点突出粮食、蔬菜、席草、水果、笋竹、油茶和畜牧业七大产业,逐步培育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近年来,该县将省级重大现代农业项目重点向该综合区倾斜,争取2015年申请省级验收。
产业带动,建成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苍南县按照“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促进聚集”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目前该县已形成七大特色产业基地:一是番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灵溪、龙港、马站、藻溪等乡镇,2013-2014生产季实现番茄面积3万亩,总产量18万吨、总产值5.46亿元;二是食用菌(蘑菇)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马站、桥墩、赤溪、岱岭、凤阳等乡镇,2013年实现食用菌(蘑菇)种植面积1020万平方尺、总产量1万吨、总产值0.69亿元;三是四季柚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马站平原,2013年实现四季柚种植面积3.1万亩、总产量3000多吨、总产值4000多万元;四是杨梅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藻溪、马站等乡镇,2013年杨梅总产量685吨、总产值1100多万元;五是茶叶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镇及矾山鹤顶山茶区,2013年实现茶叶总产量682吨、总产值6750万元;六是中药材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马站、赤溪、凤阳,栽种了黄栀子、太子参、白术、元胡、石斛等,2013年实现总产量4023吨、总产值3850多万元;七是特色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矾山、马站山区、半山区乡镇,主要发展养殖羊、牛、兔等节粮型草食动物,2013年底肉牛存栏0.31万头、羊存栏2.9万头、兔存栏9.3万只。
项目招商,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苍南县结合本地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精心包装一批建设内容、规模大小、用地配套、前期进展和合作方式等明确的项目,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编制招商项目手册。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会展活动、各地商会活动开展“走出去”项目推介,同时,通过举办开茶节、采摘节等活动开展“请进来”项目展示,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到现代农业建设中。据统计,2013年苍南县共落实农业招商引资项目123个,实际到位资金10.54亿元,协议利用资金25.2亿元,在温州全市考核中位列第一;2014年上半年已落实40个招商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46亿元。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8个,面积5.56万亩;现代农业园区31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市级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1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5个,在建现代农业园区42个,初步实现了四季有果、四季有瓜、四季有菜,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农业观光旅游的场所与机会。
服务指导,实现了现代农业机制创新
  一是创新经营制度。苍南县紧紧抓住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机遇,在全县拥有耕地面积50亩以上的734个行政村组建土地合作社,促进土地相对集中;出台土地流转实施意见及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75万元用于土地流转补助和奖励;不断完善形成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乡镇服务站12个、村级服务点526个,落实信息员700人。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9.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3%,其中规模经营面积(20亩以上)达16.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6.1%。二是创新生产机制。苍南县自2008年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计划,共实施农技推广项目258项,建立示范基地383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658项。苍南县的蔬菜穴盘育苗技术、番茄长季节栽培技术、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等均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完善“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县10个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省市级验收;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县已认证无公害产地121个、无公害农产品93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农产品10个,“三品”认证总面积达7.18万亩,苍南四季柚、翠龙茶、槟榔芋获国家地域证明商标;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组织“绿色证书”专业农民培训49期,培训专业农民3937名,“绿色证书”发证率达100%,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期,培训专业农民2482名,有效提升农民创业创新能力。 陈鎏琰
链接:
苍南县“两区”典型
苍南日月潭农庄
  苍南日月潭农庄是苍南日月潭农庄有限公司(建设主体)与台商吕如仙女士的农业合作项目,是苍南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对接“海西”桥头堡的一个重点工程。农庄规划总面积1600多亩,计划总投资8000多万元,规划建设分三期完成。以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开发以休闲观光农业、文化生态农业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创意农业示范项目,拟打造一个融合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高端庄园,集农业、休闲、旅游、餐饮、住宿、教育、文化于一体。
  据了解,该农庄和项目已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包括2013年度引进台资先进企业、浙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温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和苍南县“百龙工程”农业龙头企业等。
  规划建设区域包括现代农业生产区、田园休闲区、农业科技培训教育区。农业生产区主要建设项目为:日本三色水稻区、水果采摘园、蔬菜种植及培育基地、花卉种植及培育基地,每个区域都设有农业主题文化馆,例如现代农业生态馆、草莓馆、稻米馆、有机蔬果花卉馆等;田园休闲区主要建设项目为:草莓玻璃馆、阳光餐厅、河边小木屋、湿地自行车道、露天汽车影院以及户外垂钓、烧烤、游乐、可爱动物园区等;农业科技培训教育区主要建设项目为:水培、雾培蔬菜基地、青少年农业文化教育基地、户外拓展训练、儿童迷宫乐园等。
浙闽台民族花海生态园
  浙闽台民族花海投资有限公司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热潮,结合苍南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和山地资源优势而着手谋划兴建,民族花海生态园规划总占地面积1500亩,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一期用地500亩,投资2500万元,目前“花海生态园”一期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
  民族花海生态园位于苍南县灵溪镇华阳。该生态园以“花的海洋”为主题,突出民族民俗文化特色,强调文化交流功能,展现代科技元素,是一个集自然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苗木培育、生态农业、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