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农业两区建设特刊

生态循环洁田园 广袤田野美如画

  •     金秋时节,桐乡市龙翔街道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的茭白“乐”了;桐乡市崇福联丰村的省级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沉甸甸的稻穗“笑”了……
      近年来,一场引领桐乡农业新变革的“两区”建设,让广袤的田野热力四射。自2010年以来,桐乡市共实施了两个现代农业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和51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两区”建设累计总投入6.2亿元,结出累累硕果。
    坚持规划引领 推动“两区”发展
      笔者日前在桐乡石门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业精品园走访时,仿佛进入了一座森林花园,远远望去,仿佛整个小镇都被绿色团团包围,生态、休闲、观光在这里汇聚一堂。
      据了解,桐乡市依托石门镇良好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石门湾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并成立了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桐乡市“5+2”经济重点发展产业平台之一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平台,统筹整合“两区”建设的资源和要素,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这种模式在嘉兴是第一家,也是该市首次尝试以发展工业的模式和思路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桐乡市立足产业基础和区域布局,科学编制了农业“两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计划到2018年,全市完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9.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16万亩,农业“两区”覆盖率达到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该市注重农业“两区”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确保“两区”用地在较长时间内不被征占用。
    坚持服务推动 构建保障体系
      近日,笔者在桐乡市崇福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看到,前来咨询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以前还要跑不同职能部门的多个办公室,现在直接在大厅就可以办全手续了!”来自崇福镇民利村的种粮大户老尹,正在咨询种粮补贴的一些手续情况。
      据了解,该农业服务中心还整合了农经、水利、信用社、供销社等部门资源,农业政策咨询、农产品营销、土地流转、农业保险及水利建设等也纳入服务范围。“以往是单纯的‘技术推广服务’,现在更重视‘综合性服务’。”该市农经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桐乡市围绕农业“两区”,建立功能多元、场所固定、设施配套、人员精干、服务优质的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在传统的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服务基础上,拓展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方式,拓展农资配送、农业保险、政策宣传、农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2个,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154个,并整合市级“三农”服务资源,建立了集农技推广、市场信息、惠农政策、产销对接、投诉举报等各类服务于一体的12316为农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
      此外,该市还全力培育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园区+农户”、“合作社+园区+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两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扶持发展农机、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截至目前,已培育桐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8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8家,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1个,辐射带动和服务农户10.9万户。
      桐乡市还在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方面打组合拳,创新农技专家分级对口联系制度,形成“一个现代农业综合区、一位首席专家,一个主导产业示范区、一位农技指导员,一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一位责任农技员”的农技服务新格局,要求责任专家深入园区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指导联系点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循环发展 实现生态高效
      近年来,桐乡市按照“农牧搭配、粮经结合”发展思路,积极创新生态循环模式,不断推进产业间生态循环耦合发展,实现农业“两区”生态良性循环。如运北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根据当地农业产业,探索创新“杭白菊秸秆(茭白叶)—湖羊—作物”种养循环模式,利用杭白菊秸秆等废弃物作为湖羊饲料,湖羊排泄物作为杭白菊、水果等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料,既解决了养殖业饲料资源不足,又促进了种养业协调发展。石门湾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粮油、蚕桑、食用菌、水果、畜牧等五大产业,探索出“猪粪-发酵场+蝇卵—蝇蛆+有机干物质—家禽+水产品+瓜果菜”的“种、养、饲”一体化的循环生产模式,有效实现了种养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桐乡市同润现代农业科技合作社创新利用蝇蛆处理病死畜禽技术,开创了国内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先例。
      此外,该市还以打造“生态高效”园区为目的,积极推广测土配方、农药减量控害、病虫害统防统治、清洁种养殖等高效生产技术和轮作、间作、套作等农作制度,促进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节工等节约型农业技术和新型农作制度在农业“两区”中广泛应用。目前全市“两区”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主导产业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82%,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率达到100%,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清洁化生产率达95%,高效生态种养技术得到全面普及。
      桐乡市统筹“两区”建设资金和项目,大力发展精品设施农业,扩大设施大棚、基质栽培、喷滴灌、肥水同灌等设施应用,提高土地利用和产出效率;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节能降耗先进农业机具应用;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市“两区”内建成大棚和喷滴灌等设施3.8万亩,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2个,绿色食品48个,有机食品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培育了“三百年留香”杭白菊、“董家”茭白等一大批省级名牌农产品。 夏建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