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农业两区建设特刊

昔日荒芜废弃园 如今现代农业园

——衢州市柯城区农业“两区”建设纪实

  •   东风劲吹马蹄疾。自2010年开始,衢州市柯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可谓热火朝天。建大棚、铺滴灌、修水渠,昔日荒芜的废弃园地崛起一座座现代农业园。
      截至目前,柯城现代农业园区已累计投入达5.06亿元,园区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该园区内共完成设施种植大棚1850亩,喷滴灌设施5300亩,肥水一体化设施900亩, 适温冷库2.59万立方米,建造蓄水池2.5万立方米,操作道11.9万米、渠道4.05万米,排水沟3万米。开展土地整理与地力提升1万多亩,搭建生产配套用房1.9万平方米。按照串点-成线-连片的休闲观光精品农业园建设思路,形成城郊环北乡村农业旅游观光带和沟溪环西城郊旅游休闲观光带。现代农业园区内1个综合区、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3个精品园区已基本建成,其中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
      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一抹抹鲜艳的亮色,柯城农业从传统迈向现代,绿野沃土处处展新颜。
    生态循环农业促“双赢”
      标准化示范猪场——生态有机种植——休闲农业体验,这就是柯城区石室乡朱盛家庭农场“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正是这格局开启了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
      朱银寿是个拓荒者,2001年,他承包荒山,养猪又种橘,也试过种樱桃,一路摸索,一路坎坷,最后坚定了生态循环的发展道路。他的农场是衢州市第一个走上“猪—沼—菜(果)”生态循环道路的单位,并先后获得省级示范基地、市百强农场等荣誉称号。
      踏进农场,花果飘香,蔬菜碧绿,林木葱郁,大棚里成片的火龙果瞬间给人一种在热带丛林度假的感觉。
      朱盛家庭农场现有存栏生猪4000头左右。养猪最大的好处,就是水果和蔬菜有了最营养的灌溉,即猪粪和沼液。3万米长的沼液滴灌,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3000多立方米的沼液塘,源源不断地为蔬菜瓜果输送着养分。除了瓜果蔬菜无公害种植,朱盛农场还利用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等实施绿色生态防控技术,这也是农场蔬果无公害和受游人亲睐的一大原因。
      十多年来,朱银寿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富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到目前,农场已累计投入1800万元左右。”朱银寿告诉记者,他还想继续在休闲采摘游和设施方面加大投入,“有投入才有收获,生态农业肯定能给我带来丰收。”
      朱盛家庭农场只是柯城区生态循环农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柯城区借力沼气处理、农牧结合模式,在符合畜牧业养殖规划布局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生态畜牧业,着力推广“猪—沼—菜(果)、牛—菇—菜、果园(牧草)—羊—肥”等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该区还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如新联建农产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石梁镇大俱源村建立衢州百分百生态农场,推广“羊—肥—菜”种养模式,实现农业“两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覆盖。
      据柯城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已建成6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家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申报绿色有机农产品22个,初步实现了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的生态循环格局。
    观光农业融合乡村旅游
      9月2日,暑假刚过,笔者来到柯城区沟溪乡五十都农场。一进农场大门,吸引眼球的并不是满目瓜果,而是一个规模并不大的水上乐园,它见证了这个农场近两个月来的火爆。
      农场主徐志辉此时终于缓了口气,他向笔者算了笔账:投入约300万元搞水上乐园,仅门票收入已收回成本。据初步统计,不到两个月时间,农场共吸纳游客达8万人次,平均每天有1700人次,户均消费200元。而去年一整年,游客仅五六万人次,收入500多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农场收入已达800万元,预计全年收入超过1200万元。
      五十都农场周边的葡萄种植户,以往把葡萄批发给农贸市场,每公斤卖6元,如今采摘游都供不应求,20元一公斤仍很抢手。再加上餐饮和其他农产品销售,徐志辉的这个营销策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近200万元。
      五十都农场依托休闲观光农业撬动了一个亲子游的大市场。据徐志辉介绍,占地1300多亩的五十都家庭农场被打造成一座生态休闲乐园,“田园、果林、湖泊,这里是绿色农产品的基地;攀岩,泡泡坊,7D影院,这里是返璞归真的时尚乐园。”徐志辉说,4000多平方的农博园里,热带植物绿意盎然,小桥流水、假山长廊、休憩、游乐、就餐,全方位服务。
      创新的理念“嫁接”到现代农业,便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园区化的叠加乘数效应,助力农业致富、农民增收。据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局副局长方培林介绍,以沟溪乡为例,2009年以来,该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近万亩的废弃园地垦造耕地项目,并配套建设路、渠等农业基础设施,通过加强服务,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创建农村休闲旅游片区,引得企业主纷纷前来投资农业,产生了“筑巢引凤”的效应,今年有5个亿元级投资项目在洽谈中。同时,该乡积极实施万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000亩现代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家庭农场的工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聘请浙江农林大学专家进行都市农业集聚区旅游发展规划,拓展精品农业生产、农事活动体验、田园生态休闲、绿色农家购物、乡村养生度假等功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如今,五十都红心猕猴桃、宋家垅铁皮石斛、斗目垅时鲜蔬菜、洞头葡萄、余西甜瓜等都已具一定规模和美誉度。
    衢州椪柑进军国际市场
      沿着石梁镇至七里乡的公路往前,茫茫橘海在眼前慢慢铺展开来,“三疏一改”后的树势茂密整齐,用来绿色防控的黄旗随风飘扬,黄绿相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无公害柑橘示范基地”、“全国优势农产品柑橘产业带建设示范县”、“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果品强县”……柑橘产业是柯城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柯城区在国家、省、市质检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主抓“两定三统一补贴”的农药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统防统治措施,强化柑橘疫情监测、果品安全监测、主体质量安全意识,有效提高了全区柑橘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有力促进了柑橘出口和产业转型升级。2012年,柯城区力夺“国家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闪亮金名片,成为全国三个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之一,2013年又将“衢州椪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殊荣收入囊中。
      国际拓市场,海外创品牌。柯城区现有柑橘种植面积16.5万亩,柑橘出口持续增长,2012年,出口注册基地达39个,面积达8.45万亩,出口柑橘8.1万吨,橘农增收1.78亿元;销售价格创历史新高,2012年产季柑橘最高价格达7.2元/公斤,出口价达2.2美元/公斤,均创历史之最;目标市场向多元化拓展,柑橘出口从传统的印尼、俄罗斯两个主要出口国家扩大至印尼、俄罗斯、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泰国、阿联酋、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
      2013年,为了推进柑橘出口包装厂规范化管理,解决出口主体对合法用地标准厂房的需求,柯城区投资2900万元建设了总面积84亩的柑橘出口产业园,园区实现柑橘出口分级包装、检验检疫为一体,2013产季,该园区出口柑橘近3万吨。
      明代何秀远著的《闽书》中曾写道:“近时天下柑,以浙之衢州、闽之漳州为最”。如今,“衢州椪柑”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起航! 韩林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