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水稻、生猪、蛋鸭、笋竹、茶叶、莲子等产业享誉省内外,也因此赢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特色优势畜牧强县和生猪调出大县”、“中国竹子之乡”等诸多荣誉。
近年来,龙游县立足自身优势,依托农业“两区”发展主平台,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推进粮食、畜牧、蔬菜等产业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演绎着一出出农业转型升级的“现代传奇”。
粮食高产有基础
【镜头】 龙游县詹家前游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地肥沃,基础设施完善,防旱、抗涝能力强,总面积达2385亩,是当地不可多得的种粮“宝地”。
据了解,该功能区自2011年开始建设以来,投入1500余万元修建机耕路、灌水渠、下田道等基础设施,建起了育秧中心、烘干中心,添置了大量先进的农机具,实现了省工节本,每亩节本增效220元,一年可促农增收54万元。同时,大力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水稻主推品种覆盖率、粮油生产主推技术覆盖率均达到100%。去年,功能区内420亩高产示范方早稻平均亩产574.92公斤、连作晚稻平均亩产548.7公斤,位列全县前茅。目前,该功能区已通过省级验收。
【成效】 龙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有效整合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水稻产业提升项目等,5年来共投入资金1.57亿元,带动种粮大户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机耕路310公里、排灌渠360公里、育秧中心19个,流转土地6万余亩,粮食功能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该县农业部门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行良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五良”配套,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技术指导,大力推广“中嘉早17”、“甬籼15”、“甬优9”、“浙优18”等优良品种,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目前,功能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率达100%,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3%。
该县还在功能区内重点推广“以服务换土地经营权”的土地流转模式,功能区的32家种粮专业合作社全年承包土地达1.7万亩,没有全年抛荒田,季节性抛荒耕地面积控制在10%以内。
目前,龙游县已建有粮食生产功能区44个,面积达10.8万亩,其中省级3个,面积5424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为龙游粮食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测算,功能区内水稻亩产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1.3%。
产业发展显活力
【镜头】 龙游县龙洲渔业示范区,坐落于龙洲街道寺后畈,占地面积1000亩,现已投入资金3500万元,建成高标准生态养殖塘1010亩。园区主要养殖草鱼、日本系中华鳖、青虾等,重点开展草鱼高密度养殖、鳖虾混养等养殖新技术探索、示范推广,其草鱼养殖密度达每亩2300尾,比一般农户高出3倍多。
示范区逐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按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采购和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包装和品牌,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方式,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去年,该示范区总产值达3145万元,创造效益980万元,带动周边400余户农户发展养殖6000多亩,产值逾6000万元。
【成效】 在农业“两区”建设中,龙游县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为龙头,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龙游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溪口毛竹示范区、龙洲渔业示范区、湖镇蔬菜精品园、湖镇蛋鸡精品园、湖镇观赏鱼精品园、庙下笋竹精品园、横山肉鸡精品园等8个园区通过了省级验收,投入农业园区建设资金达7.3亿元,其中综合区5.47亿元。
在综合区建设中,龙游县按照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四大功能区块13个示范园区(基地)。通过三年多建设,综合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区内道路、沟渠、水电网等得到改善,建设了一批设施大棚、喷滴灌、育苗中心、冷藏保鲜库房、蔬菜加工中心等设施,形成了以粮食、果蔬、生猪、水产、花木、休闲观光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龙游县坚持“多功能融合、多产业并举”的做法,在全面推进粮食、果蔬、花木、生猪、水产等产业建设的同时,大力拓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做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有效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发展层次。
目前,综合区内龙洲渔业、小南海团石生猪、龙洲半爿月生猪、小南海团石葡萄等示范区、精品园已完成建设,实现生产总产值3.8亿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果蔬、花木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水产养殖超过6000余亩,实现产值1.4亿元,每年可助农增收4100余万元。
循环农业领风骚
【镜头】 在龙游县周公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浙江开启能源有限公司在园区生态循环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公司“猪-沼-电-肥”产业化生态循环模式,开全国先河。
全县规模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被收集储运到这里,经多级厌氧发酵,生产出沼气、电、有机肥等产品,实现了肥电热联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千亩“沃土”工程,每年可消纳存栏30万头生猪排泄物,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节约能源4500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较好解决了该县规模养猪场废弃物处理难题,有力推动了畜禽养殖业的转型升级。
【成效】 作为生猪养殖大县,龙游在农业“两区”建设中,立足生态循环综合利用,围绕龙游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在园区内建立大型生态畜牧养殖场,探索创新了周公畈“猪-沼-电-肥”和半爿月“猪-沼/有机肥-稻(菜、果)”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龙洲半爿月生猪示范区,是省级现代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区,拥有生猪养殖户28家,生猪常年存栏2.5万头,年提供优质商品猪3.5万头,年实现总产值4900万元、效益700万元。园区新建猪粪排泄物沼气池800立方米和沼液循环利用池1500立方米,形成了“猪-沼/有机肥-作物”循环养殖新模式,从而提高养殖效益、扩大发展空间。
在全县层面,龙游以开启能源公司为中心,对生猪规模养殖场排泄物进行集中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将猪粪尿“变废为宝”。开启能源公司还将沼液运送到周边2000余亩的茶园、苗木基地,彻底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建起了一条完整的生态循环链。在这个大循环基础上,龙游县结合县域农业园区和生猪养殖小区的布局,将养殖小区的沼液通过管网输送到种植基地,在园区之间构建中循环;在相对分散独立的家庭农场,则采取“猪-沼-作物”的农牧结合模式,就地消纳生猪排泄物,实现内部小循环。 邱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