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是浙江农业大县,是久负盛名的“中国白菇之乡”、“中国蜜蜂之乡”、“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更有“粮食生产先进县”、“重点产茶县”、“果菜无公害十强市”等诸多荣誉称号。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主导产业群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已基本形成。
休闲农业助推农业现代化
如果说“两区”是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阵地,那么对于江山市来说,一个个休闲农业园和休闲示范点,便是这主阵地中的核心战场。“前方山头上建的是观景平台,眼前这些纵横交错的小道,要赶在花开前硬化好,这样,游客就能骑着自行车穿行花海。”8月18日上午,江山市保安乡党委书记陆天军站在300亩的向日葵基地里,满怀激情地向笔者介绍这个正在建设中的旅游风情小镇。
一直来以仙霞古道、戴笠故居闻名的保安乡,如今正在悄然“变身”。
这几年,保安乡相继引进了1500多亩的七彩农业观光园、700亩的葡萄采摘园、300亩的向日葵基地等农业观光项目,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尝到了甜头的保安乡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350亩中草药基地已经开种,千亩石斛基地已签约,龙井养生项目用地在报批,美国紫薇园、丹桂园、箬山梯田风光等生态休闲游项目正在洽谈谋划……“这几个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建成后,以集镇为中心的旅游风情小镇观光带将初具雏形。”陆天军说,今年以来,保安乡已接待游客近13万人,营业收入521万元,同比增长均在17%以上。
据悉,江山市在去年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基础上,继续把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来培育,新发展江山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10个,建成彩色稻艺观光基地4个,积极创建各项国家级休闲农业金名片,推荐七彩保安休闲农业观光园、凤林花山休闲农业观光园参评全国三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推荐廿八都镇浔里村参加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活动,推荐保安箬山梯田参加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
江山市农业局局长江勇认为,以“创意提升农业,休闲改变生活”为主题开展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行动,正助推江山市传统农业向创意休闲农业转变,“我市成功打造了一批旅游观光型、创意设计型、采摘体验型、产品创新型、生产创新型、文化传承型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和示范园”。
截至目前,江山市培育休闲农业企业45家,休闲农业园区与农业产业园区面积达2.5万亩,规模休闲农业企业18家,其中营业收入过千万9家,五星级、三星级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各1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2个。已有休闲农业重点乡、镇(街道)9个,休闲农业重点村117个。去年,江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2.7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395.3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9万多人,农民人均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获得收入1940元。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如火如荼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建设县,江山的种粮氛围有多活跃,笔者了解到的两个人物或许可以说明问题。林项霞,离开了工作10年的大公司,回到家乡,接过父亲手中的种粮接力棒。“去年,我们农场3200亩地,产值达1000万元。今年到目前,早稻生产已有300万元产值。”缪昌盛,义无反顾地辞去税务师事务所副所长年薪十几万的工作,180度转身成了江山市峡口镇的种粮大户。老婆曾问他为什么这么“傻”,这位副所长用以前的专业知识算出一组数据,作为回答:“2013年,种粮面积910亩,总收入超过200万元”。
近年来,江山市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选良制”的要求,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2010至2013年,已建成8.53万亩,通过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2个,面积达5956亩。
笔者在江山市凤林镇长桥头畈粮食生产功能区看到,园区内道路硬化、沟渠整齐、稻田连片。“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稳粮增产,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在建设农业‘两区’时,我市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与现代农业园区实行有效整合,促进农业‘两区’建设齐头并进。”江勇介绍说。
在粮食生产硬件提升的同时,江山市还大力培育以粮食生产“五代”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整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粮食、农机、植保等合作社资源,建立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社会化服务中心,以服务促增收,全年粮食生产“五代”服务面积超70万亩次。目前,该市已建成集育秧、粮食烘干、稻米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生产服务中心12个。
江山市瑞丰农场负责人缪昌盛说,“所谓‘五代’服务,就是帮农户代育、代耕、代插、代管、代收的全程水稻种植管理社会化服务,不仅有效解决了因农民情感原因不愿流转土地或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抛荒问题,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农场也有效解决了设备闲置的问题。”目前,该农场在打理好自己940亩耕地的基础上,还为周边2000多亩农田开展“五代”服务。
今年,江山市将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万亩,整合全国新增粮食千亿斤产能建设、水稻产业提升等项目资金1500万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机耕路浇得像国道,下田坡平坦宽阔,水渠沟整齐划一。
同时,制定了种粮大户补贴、订单稻谷奖励政策、最低收购价政策、粮油良种补贴、农机作业补贴、高产示范和适用增效技术推广奖励、水稻政策性保险等政策。为加强补贴资金落实监管,每年制作《惠农政策摘编》10万份并挨家挨户发放,确保资金分文不少地放入农民口袋。
此外,继续实施“十百千”粮食高产示范工程,即重点建设1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乡(镇),10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1000户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户。
2013年,江山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5.8万亩,平均单产415公斤,总产23.18万吨,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主体培育有招有式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整合投入,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管理和服务机制上的创新,更需要一批真心实意做农业,踏踏实实干农业,具备现代农业发展意识的经营主体。
周军是江山星光农场的场长,这个30岁的小伙子,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使他从一位门外汉发展成为一位懂管理、懂生产、善经营的农场主。现在他所创办的江山星光农场,已从蔬菜产销,发展成为从事蔬菜、水果、食用菌种植销售、农产品配送服务、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的综合性农场。目前农场已建成省级山地蔬菜核心示范基地310亩,稻菌轮作示范基地200亩,年产蔬菜1530吨、黑木耳65吨,年产值680万元,并以“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
江山市瑞丰农场负责人缪昌盛也是因为怀着现代农业大有可为的梦想,从一位会计转型成农场主的。
江山市农业局产业信息科的吴建忠介绍说:“在园区内的经营者,以前大多不从事农业,但他们的入驻不仅带来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理念,还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如星光农场在产、销两地建有2个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
新型主体的引进,为农业“两区”建设带来了大量资金。仅去年,江山市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招商主体,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农业大项目65个,计划投资13.6亿元,目前实际到位资金2亿元。江山市现代农业园区内已成功引入家庭农场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家、农业龙头企业30家。
同时,江山市加强各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监测,开展江山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调查统计,培育提升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制订《江山市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管理办法》,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实施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项目27个,计划投资总额达620万元。
除此之外,江山市创新农业营销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参与淘宝江山馆调查筹建,开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组织31位家庭农场主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江山蜂产品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应用,着手建立全产业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努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同时加强产销对接,组织农业主体参加浙江年货节、环杭州湾绿色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省农商对接大会、浙江绿茶博览会等产销对接活动。 祝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