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访德清县委书记张晓强

  □本报记者 姚力丹
  在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德清县的综合得分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三。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德清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德清县委书记张晓强。
  记者:德清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是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晓强:德清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适宜发展水产、蚕桑、茶叶、笋竹等特色产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我们将目标定位为打造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高效、生态、安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近年来,我县在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编制我县农业“十二五”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二是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引进高端现代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项目,鼓励和引导外资、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三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政产学研金介用”相结合的德清模式,建立了9个现代农业产学研分联盟,有效提高了我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四是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现代农业。
  记者: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嬗变中,农技推广是绕不开的话题。你们是如何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
  张晓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关键在于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立体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建设,经常性开展各种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创新农技推广模式,依托现代农业产学研分联盟,形成了“首席专家+本地专家+生产主体”的新型推广模式;四是改进农技服务方式,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开展“双百结对”、“联基地、助发展”等活动,主动上门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
  记者:在此次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德清的农业园区化指数目标实现度高达98.03%。你们是如何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的?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张晓强:我县始终将农业“两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创新举措抓生产,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二是创新模式保生态,推广应用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加强污染治理和转型升级,全力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创新经营提效益,将我县的山水资源、文化资源与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了一批功能完善、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33万亩,占规划总面积的66.6%;1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建成,其中30个园区通过了省级验收认定。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在两个方面深入推进“两区”建设:一方面,继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在2018年前高标准完成11万亩的建设任务;另一方面,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重点打造集农业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记者:2012年以来,德清开展了以“讲道德、更健康”为宗旨的诚信农产品工程建设。该工程对现代农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张晓强:我们将道德文化融入农产品生产过程,实施了“讲道德、更健康”的诚信农产品工程,全面构建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农产品诚信体系;我们依托诚信农产品联盟,充分发挥会员的示范和主导作用,切实增强生产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通过这几年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县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也提升了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县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