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近年来,地处浙西的江山市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观光农业、建设美丽田园,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江山市是如何立足自身资源和特色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记者日前就此与江山市委书记吕跃龙进行了对话。
记者:在我省首次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中,江山市综合得分位居衢州市各县(市、区)首位。江山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吕跃龙:近年来,江山市实施“增强实力、调配财力、用好人力”等举措,有效提升了现代农业综合实力。“十二五”以来,我们立足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建设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蔬、茶叶、农业新兴产业等“六群”产业和农业“两区”,“两区六群”发展体系的基本建成,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发展实力。我们不断加强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近几年来,每年用于“三农”的财政资金超过10亿元,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工商资本、信贷资金和外资等投资农业。此外,注重培养一支懂技术、善推广的农技干部队伍,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
记者: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的过程中,江山市提出了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特色精品农业大市的目标,你们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吕跃龙: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特色精品农业大市,主要把握“产业、平台、主体、项目”等四个重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在提升产业上,我们将重点提升富有江山特色的蜜蜂、茶叶、食用菌等产业。在做大平台上,在建设好农业“两区”的同时,谋划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建立全产业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在扶强主体上,加大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合作社走向联合,推进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向企业转变,鼓励大学生从事农业,加快壮大现代农业主力军。在集聚项目上,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按照工作项目化要求,引导农业项目、资金向主导产业和发展平台集聚。
记者:你觉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建设,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有哪些作用?
吕跃龙:去年,我们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作为当年农业农村工作主题,列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编制了《江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每年整合扶持资金2000万元左右,支持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我们率先探索创意农业,创作彩色稻画,打造一批以果菜、花卉等采摘体验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创建了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企业,一些农业园区开始向休闲观光农业景区转变。2013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95.3万人次,实现收入22.7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9万多人。这些数据说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可以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美化农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记者:当前,“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倒逼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江山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并保障转产农民增收?
吕跃龙:江山市既是我省的生态屏障,又是传统的畜牧生产大县,承担了保生态、保供给、保增收的重任。近年来,我们突出抓好污染物减量化治理,从2012年8月份开始,启动了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与规范提升三年行动。到目前,已累计关停养殖场3535个,拆除猪舍65万平方米,减少生猪养殖量50万头,有效地缓解了环境的承载力。同时,推广农牧结合模式,推进生猪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让生猪养殖业更加“绿色”。
针对转产养殖户,我们加强财政补助力度,已兑现生猪养殖整规补助资金6000多万元;同时,加快转产步伐,帮助养殖农户向种菜、种果等转型。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原先从事生猪养殖的农户转产从事种植业的占四成,从事二三产的占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