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一进粮农组织大楼,我就看到一层大厅墙壁上多种语言镌刻的‘Food for All’——人皆有食。这是粮农组织的神圣使命,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在世界粮食日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位于罗马的粮农组织总部,以一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他在粮农组织总部的演讲。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李克强认为,这个主题“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依靠家庭农业解决吃饭问题,也符合中国的实际。李克强援引2000多年前中国先哲的名言“民以食为天”说:“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让十几亿人民吃饱饭,是我们最大的事情,也曾经是最大的难题。我年轻时在农村生活多年,亲身经历过吃不饱饭的艰难岁月。”李克强回忆起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时说,吃一顿饱饭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但饥饿留下的印象永生难忘。
李克强说,30多年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就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中国通过改革实现了农业大发展,粮食产量由3亿多吨增加到6亿多吨,成功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这里有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发展家庭农业。把农户确立为农业经营的主体,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李克强表示,这项改革调动了几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短短几年,农业生产就迈上一个大台阶。在此基础上,我国几亿人摆脱了贫困。近十年,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今年又丰收在望。这些成绩的取得,家庭农业功不可没。
李克强说,目前世界上仍有8亿多贫困人口面临着食物不足、营养不良的威胁。促进农业发展,消除饥饿和贫困,依然是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全人类肩负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加强农业合作,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诉求。减少贸易保护,加强对最不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资金等支持,提高全球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摘自《人民日报》 欧阳开宇/文 2014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