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能发展工业的地方,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高地?“不能发展工业,我们就在生态上做文章。”经过几年摸索,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莲江村已经有了答案。对于发展,莲江村村民都有着高度的共识,“生态+旅游+农业”就是莲江村的制胜法宝。
定位:瞄准生态旅游
任职莲江村村支书12年的邓昔强,被村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莲江村种养业不发达,又不能发展工业,10个村民中就有两个是60岁的老人,大家怎么致富?”邓昔强坦言,以前或多或少都会逃避这个问题,这几年终于能信心满满地回答:“发展不怕没条件,我们有碧水青山,我们可以走生态旅游这条道路。”
莲江村位于珠海西北部,属斗门区莲洲镇管辖,由沙湾、新村、桔湾三个自然村组成。莲江村大约有1200人,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多人,占总人口的17%。由于莲洲镇地处珠海的水源保护区,工业发展受政策所限,从而限制了莲江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莲江村的形象总与“贫穷”挂钩。
转机出现在珠海斗门北部农业生态园成立,和全区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名镇名村之时。莲江村迅速从纯农业发展中扭转思路,瞄准了生态旅游这一发展定位。从此,莲江村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莲江村依五指山脚蜿蜒而建,是典型的岭南古村。凭借着深厚的沙田水乡文化、水网交织、峰峦错落、千顷稻花,莲江村定下的“生态+旅游+农业”独特发展模式,很快就赢来了企业青睐。企业找上门与村委谈合作,筹办“十里莲江”项目。这成了整个莲江村顺利蜕变的第一步。
逆袭:贫穷村变幸福村
“十里莲江”是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和养生居住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村集体、村民分别与企业签约,将村集体用地和村民的宅基地、闲置房屋流转给莲江生态旅游公司,由公司统一开发“十里莲江”旅游项目,建起茅屋式的别墅,将村民旧居改建为小庭院,接待喜欢慢生活的游客。
2012年,在珠海市开展幸福村居创建工作的时候,初试牛刀的莲江村“逆袭”赢得1000万元建设资金。有了资金,莲江村发展的步伐再次加大,结合本村环山临水、交通方便、无工厂污染等优越条件,大胆地发展起无公害蔬菜种植和生态旅游农业。
按照莲江村最新的发展规划,“十里莲江”二期扩建将新增8栋别墅,同时还会着重打造一个五星级的十里莲江酒店项目,并在今年完成招标和动工。经过培训的村民们自然地由第一产业迈入第三产业。
据“十里莲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十里莲江”工作的员工,90%都是本村村民。3年来,这里的离职率仅5%,并且离职的理由均是婚嫁等客观原因。“十里莲江”项目不仅带动了村内的就业率,而且直接提高了村民收入。
今年,23岁的周文伟放弃珠海市区知名企业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在莲江村,像周文伟这样回流家乡的年轻人有许多。昔日荒郊野外的农村,如今已是发展迅猛的幸福村,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变化,自然而然被吸引回来。
蜕变:成为“生态文明村”
周文伟的母亲,在村口开小商铺已10多年,她感叹自己的家乡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以前村里是水泥地,现在变成了沥青路。”她介绍,“十里莲江”建成后,莲江村客似云来。“外来的旅客多了,我店里的收入也翻倍增长。”
据周文伟的母亲介绍,以前在莲江村很少看到村外的人。现在每逢周末和假日,“十里莲江”里住满了游客,外地车是一辆接着一辆。“我们很多村民都沾了‘十里莲江’的光,把自家房子装修好租给游客,有些小院子收入不错,一晚要1000多元呢。”她说:“连我们养的鸡、鸡蛋这些农产品,也多了许多光顾的人。”
莲江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莲江村集体收入从2010年的49万元增至2012年的250万元,村民的分红由过去的200元变成现在每人至少1600元。“村民实实在在能拿到的收益翻了8倍多,大家明显感受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据了解,“十里莲江”项目还缓解了青壮劳力的就业难题,使村民有机会加入到旅游项目的公共安保、卫生和餐饮服务等环节,成为家乡建设的主力。莲江村逐渐探索出一条村民参与、村企共建、三方共赢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进一步增强村民幸福感,大力改善民生,莲江村正加紧推进宜居环境提升,在村容村貌整治基础上,加强水系清淤工程建设。通过清除河道、荷塘垃圾,增加过水断面,促进水体流动,以增强水体自净功能,完善沙田生态水系生态圈建设,还原提升水乡特色。
这些年来,莲江村的发展不仅村民满意,还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莲江村生态旅游发展逐步完善、特色产业雏形凸显之时,莲江村收获了“广东省生态文明村”、“珠海市生态文明第一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等多项殊荣,目前该村正申报“国家生态文明村”。
(摘自《羊城晚报》 杨雪薇 钱瑜/文 201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