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常山整建制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显成效

粮食生产与环境治理获双赢

  □本报记者 裘云峰 通讯员 方钧良 林加财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常山县农业局了解到,该县整建制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成效显著,粮食生产与环境治理获得双赢。
  近年来,我省统防统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覆盖对象主要是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散户参与率还不高。为整体提升种植散户的防控技术和安全用药水平,今年4月,省农业厅下发通知,在全省组织开展整建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试点,要求试点区域范围内统防统治达到基本覆盖,并要与科学用药为主的各项绿色防控技术相融合,区域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农户自防区减少20%以上。常山县同弓乡便是试点之一。
  为做好统防统治工作,常山县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并在同弓乡设立水稻病虫监测点,开展定点监测与面上普查,每周安排技术人员巡查2次以上。“每次病虫防治适期将近时,县里植保技术人员就会召集我们开座谈会,告诉我们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需要在什么时间进行防治,用哪种药剂配方、怎样安全使用农药。我们照着做,病虫防治效果更好了。”常山县洪程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洪云海说。与此同时,常山县还提高了相关惠农补贴标准。对散户参加整建制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在省定每亩40元补贴标准的基础上,从整建制试点经费中安排资金增加补贴20元;对参与试点工作的实施主体,县农业局还免费借给他们2台机动喷雾器。
  有了技术保障与政策扶持,农户参与整建制统防统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据同弓乡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乡水稻种植面积1.24万亩,实施整建制水稻病虫统防统治面积近1.13万亩,服务种植大户10户、散户1365户,覆盖率从去年的52.3%提高到了90.9%。
  随着整建制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的推进,常山县还结合“五水共治”行动和生态循环高端农业建设,着力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在常山县洪程植保专业合作社,67岁的种田“老把式”洪顺国指着田间地头的一盏盏灯和一个个白色塑料瓶感叹说:“这些是杀虫灯和二化螟性诱剂,以前我只知道用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现在认识到用杀虫灯、性诱剂,以及田埂上种植香根草来防治害虫,既环保又省力。”“要保护生态环境,不是说杜绝使用农药,我们倡导的是科学合理用药,为此我们编制了农药减量技术模式图、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规程。”在当地农业植保一线工作近30年的高级农艺师符华福说,为了更好地实现农药减量目标,同弓乡建立了千亩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通过安装杀虫灯、二化螟性诱剂,结合种植香根草、倡导稻田养鱼等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既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5%以上,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也让广大农户看有现场、学有样板。
  据常山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县里还制订了整建制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考核办法,从服务散户面积、病虫防效、绿防示范、农药减量、废弃物回收、台账资料等方面,对整建制统防统治实施主体进行细化考核,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试点区已减少化学农药用量4.5吨,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172.5公斤,有效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