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送走阳光灿烂的日子,迎来秋雨阵阵的天气。经历了一个多月干燥的天气,突然间格外欢迎萧瑟的秋雨了。这几天,在南下的弱冷空气影响下,浙北、浙西部分地区下起了阵阵秋雨,断断续续一直下到本周末,足迹遍布全省。
久晴逢甘霖,伴随着雨水,持续一个多月的晴燥有所缓解。淅淅沥沥的降水也加剧了湿冷天气裹挟而来的寒意。雨过天凉,气温下降,这两天,我省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在16℃到18℃,湖州、嘉兴等地仅13℃到16℃;大部地区的最高气温维持在20℃到24℃。
11月1日-2日,受新一股冷空气的影响,全省将自北而南迎来一次降温降水过程,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降幅可达6℃到8℃,沿海海面还会出现8-10级偏北大风。气象专家提醒公众要加强防范;农事操作上,要做好大棚作物的防寒保暖工作。
上月我省降水显著偏少
回顾整个10月份,满满都是阳光融融的节奏,晴多雨少,天干物燥。这样的好天气刚开始还是很受欢迎的,方便公众出游,也有利于秋收冬种。然连晴久了,问题也接踵而至:恼人的秋燥、每况愈下的空气质量、频发的雾霾天气、持续偏高的森林火险等级,等等。
据省气象台监测,10月份以来,我省多晴好天气,降水日数平均仅2天,气温偏高,降水显著偏少。10月1日至2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6.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9%,为1961年以来第4位少(最少为1979年,0.9毫米),其中浙北的富阳、嘉善、杭州城区等14个县(市、区)降水量不足1毫米,均为当地历史同期的第1-3位少;全省平均气温20.2℃,比常年同期偏高0.9℃,为1961年以后第7位高。
持续晴好天气使得我省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气象干旱。在10月底,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还特地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科学研判,积极作业,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增雨抗旱、森林防火等方面的作用。
一场秋雨一场寒
好在这样的干燥天气在10月底终于告一段落。据省气候中心最新资料分析,预计未来几天我省降水趋于增多。11月1日至2日北方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将自北而南影响我省,全省普遍有阵雨,浙中南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气温明显下降,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南部地区可达8℃-10℃,北部地区也有6℃-8℃;2日前后我省沿海海面及杭州湾水面有8—10级偏北大风,内陆地区也有5—7级偏北风;3日起我省又将转为多云到晴的天气,4日和5日早晨气温较低,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可降至10℃以下,其中山区可降至5℃-7℃。
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将把季节带入萧瑟的深秋。据省气候中心预测,11月份降水接近常年略偏多,冷空气活动频繁,其间有4次冷空气过程,分别出现在上旬前期、中旬中期,下旬前期和后期各有一次,其中上旬降水日数较多。
“三秋”农事须抓紧
时下,正是我省秋收冬种的关键时期,连续晴好天气对我省正处于成熟期的水稻、柑橘等作物生长和成熟有利,日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提升品质,适宜各类秋熟作物的收获,各地晚稻收割进度较快,到上月底浙中南大部分地区晚稻已基本收割完毕。但各地几无降水,导致土壤墒情下降,部分地区出现了气象干旱,对部分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部分叶片略有萎蔫;此外,干旱对我省目前处于移栽和直播的油菜影响较大,移栽困难,直播出苗率不高,总体成活率不足,移栽和直播进度缓慢。
针对接下来的天气趋势,有关农气专家建议农民朋友,“三秋”农事须抓紧,11月农事重点要做好秋熟作物的收获、落实冬种计划,加强各类果园管理。
一要关注天气预报,避开降水,及时收晒晚稻,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同时抓紧其它秋熟作物的收获、选种、入窑等工作。
二要抓住11月上旬的降水天气,抢进度播栽油菜,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冬种计划,积极做好大小麦等越冬作物的播种工作。
三要加强各类果园管理,及时清理果园可以防治果树病虫害,使果枝生长健壮,顺利越冬,对来年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重点抓好柑橘采收和施肥工作,枇杷主要是继续疏穗疏蕾,重施越冬肥,确保开花、结果营养消耗。
四要预防冷空气对作物造成的影响,11月份开始进入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将明显下降,山区和半山区应及早做好预防危害工作,加强山地蔬菜管理,特别是各类大棚作物,早晚要注意预防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