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比例高达50.1%。也就是说,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后备军”。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后备军”会发展成糖尿病。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然而,无论是“后备军”还是“在役军”,我们对糖尿病饮食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糖尿病禁止吃糖?糖尿病不能吃含糖丰富的水果?其实,并非如此。
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也要少吃,
蒸煮烹饪为主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减少糖的摄入,还要避免吃热量高的高脂肪食物。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食物的热量高,难消耗。另一方面,糖尿病与高血脂、动脉硬化等慢性病息息相关,要尽量避免导致这些疾病的不利因素。除了要减少肥腻食物之外,含脂肪丰
富的坚果类也要适当控制。另外,在
烹饪方式上,尽量减少煎
炸,以蒸煮为主。
饮食总原则:控制摄入量,适当作消耗
“糖尿病人的饮食首先要控制摄入的热量,但这不等于要绝对吃得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莹说,摄入量与消耗量是息息相关的。运动量、劳动量大一点,就需要相对多摄入一点。
因此,临床上有针对性地设计糖尿病餐单时,医生首先会咨询患者是轻体力劳动者还是重体力劳动者,重体力劳动者比轻体力劳动者的总摄入量稍多。对于普通的轻体力劳动者来说,总体的摄入量应当控制在“膳食宝塔”总量的70%左右。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种品类的比例,例如可以适当减少主食,以粗粮代替;适当减少肉类,以鱼类、蔬菜代替等。
同时,这也意味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摄入的同时需及时消耗。“吃得多的人,最好要相对地增大运动量。”张莹说,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消化过多的热量。例如散步、慢跑等安全、持久的运动类型最适合糖尿病患者。
不能不吃主食,选择升糖指数低的粗粮水果
众所周知,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主食,如大米、面粉等淀粉含量高。淀粉容易转化为糖,很多人因此得出结论:通过不吃主食来控糖。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张莹说,人体的健康运作需要糖的直接参与,脂肪、蛋白质无法直接转化为糖。因此,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必须摄入主食。只不过总量可以适当减少,例如每餐的米饭摄入量大约为一个拳头的量,再适当补充粗粮。
粗粮也是含淀粉量偏高的食物,但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升糖指数不高(红薯、马铃薯等升糖指数高的除外),是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简单来说,升糖指数(GI)高的食物,可以较快地升高血糖,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则摄入后血糖上升比较缓慢。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总摄入量之外,还要避免血糖产生过大波动,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升糖指数是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的一个重要参考。”张莹说,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其实,草莓、苹果、梨子等都是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可以适当摄入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而如葡萄、香蕉、龙眼、荔枝等升糖指数高,最好避免摄入。另外,像粥、米粉等精细食物也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最好减少摄入。
林恒华 黄贤君
新闻链接
光吃菜不吃饭,“老糖友”酮症酸中毒
近日,笔者从杭州市一医院内分泌科了解到,他们最近接诊了这样一位“老糖友”,常年不吃荤菜、米饭,经常饿肚子,最后因酮症酸中毒晕倒在家中。
患者王女士今年62岁,1.53米的身高有56公斤的体重,据说她患糖尿病已有15年,平常都要吃两种降糖药。虽说已是位“老糖友”了,但她对饮食控制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好。
半年前,她听社区里的糖尿病病友说,得了这个病要少吃饭,所以这半年来,她时常不吃荤菜、米饭等主食,有时候还饿肚子。到了最近一周,她总感觉头晕,之后就突然晕倒在家中,还好家人发现得早,通过120及时送进杭州市一医院抢救,一测血糖竟然高到血糖仪都测不出,医生诊断为酮症酸中毒。
在详细询问病史之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张险峰说:“饿肚子、不吃饭、不吃肉等饮食控制血糖的办法其实是不对的。”
第一,长期饥饿只能让自身的脂肪和蛋白质被消耗,体重下降。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摄入和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
第二,碳水化合物 (米面等)过少,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发生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量一般不宜少于150-200克。
第三,肉食品摄入过度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更易发生感染。而且缺少肉食品的食谱,不利于中枢食欲的调控,患者极易饥饿,不利于坚持饮食治疗。
第四,2型糖尿病进展到严重的阶段,体内的胰岛素接近衰竭,单靠饮食控制,或同时使用口服降糖药物都不合理,应该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王女士就是由于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没有碳水化合物摄入分解提供能量,在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机体就不得不通过分解脂肪获取能量,因而产生酮体导致了酸中毒。张险峰副主任建议,饮食控制的总体原则是:每天总量要量化、营养搭配合理化、食物种类多样化、烹调过程清淡化。 方林花 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