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碧清
金丽温高铁是国家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缙云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便捷快道”,必然对这里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尤其对推进缙云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农业部门必须以金丽温高铁即将贯通为契机,全力利用和发挥区域新优势、抢抓新机遇,并通过寻找新的切入点、结合点、突破点,打造“三个一流”,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集散力、辐射力,促进农民增收。
打造一流的农产品物流市场
抓紧建设农产品物流市场。要建设集冷藏、加工、展销、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市场。缙云县主要应建设浙南茭白集散市场,浙南水蜜桃、杨梅集散市场等,并重点引进符合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增强物流的市场活力。
抓好“三个发挥”。一是发挥信息化示范县作用。要立足缙云县被确定为省农业信息化示范县的优势,继续争取资金扶持,进一步抓好信息化建设完善工作,并发挥其应有作用。二是发挥电子商务作用。缙云县从事电子商务的注册企业有300余家,网店总数19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有14家,今年1-10月份销售额5.7亿元,居丽水市首位。缙云县舒洪镇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电子商务“盘溪公社”,已在农产品销售中发挥较好作用。要加强交流,扩大使用覆盖面,进一步提升水平、提高效率。三是发挥“合作联盟”作用。要建立使用农产品配送企业战略合作联盟,促进食用农产品配送行业健康发展,加快培育行业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推进食用农产品配送行业升级,形成以订单经济为引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先进的仓储、物流、配送为载体,连接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的现代化流通方式。同时,通过标准化和冷链、包装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各地的信息资源按需求组合,理顺产业链,打造合理科学的供应链,最终转化为体现最佳效益的价值链。
打造一流的农产品
一是“精”。要培育精品。如缙云的“圣兰8号”铁皮石斛起点高、投入高、要求高、效益高、知名度高,生产上有浙大联姻专家关注指导、有德国进口全套先进设备,是受到领导和专家肯定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与别的同类产品相比,它有四个显著特点:粗壮、亮丽、有粘性、无渣。这种特点更体现了它的功效和效益,亩收入达70万元。要通过大力创新、科技指导等手段,大力发展类似的农产品精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特”。要狠抓特色。从前段时间在杭州举行的2014丽水生态精品农博会情况看,缙云参展的农产品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特点。如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的缙云烧饼,外形发亮、香气四溢,顾客交口称赞。在这次丽水农博会上,顾客排长队等候买缙云烧饼,生意火爆。缙云茶叶中的新秀缙云黄茶至今已发展5000亩,今年5月荣获第九届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7月荣获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在这次丽水农博会上,部分省市领导先后品尝了缙云黄茶,都给予高度评价。缙云麻鸭、缙云米泡糖等产品在丽水农博会上也供不应求。此外,缙云县有茭白种植面积5.42万亩,位居丽水市第一、全省前列。今年丽水市首次评选十大特色蔬菜,缙云的茭白、黄花菜均入选。大洋山啦牌茭白在今年的浙江精品农业果蔬展销会上被评为金奖产品。所有这些都说明缙云农业有很多特色和精品。
面对新优势,要抓住新机遇,迎合当前消费者更注重绿色、生态、精品的新理念,在“精”、“特”的基础上,围绕生态绿色,全方位策划打造缙云农产品品牌,扩大影响力。为此,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缙云县的蔬菜果品许多已取得省级绿色产品认证,有的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们要通过高铁“软”广告、新媒体、平面媒体、各类旅游农事节庆推广活动,积极宣传缙云的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让广大消费者了解缙云不仅有“好山好水好空气”,更有“好天好地好产品”,进一步提升“黄帝缙云人间仙都”的美誉度。
在建设“窗口”上下功夫。利用金丽温高铁即将贯通的机遇,建设农业经济的配套工程。要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构建结构清晰、功能完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展示窗口,加快编制好与高铁相衔接的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等相关规划,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新地标。产业规划要力求体现缙云的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
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上下功夫。要拓展产品市场。目前缙云县已创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27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1家、市级1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市级5家,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家庭农场23家。龙头企业产品多、质量好、实力强,要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与杭州、温州、宁波、上海等大中城市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市场联系,让缙云的农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要融合当地文化。比如缙云县有名的缙云烧饼同黄帝文化的结合、缙云黄茶同仙都旅游文化的结合、缙云长寿面同长寿之乡养生文化的结合。缙云许多历史文化都可以与农产品挂钩,助推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文化。农业龙头企业要与物流市场密切配合,积极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加强合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打造一流的美丽田园
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具体要“两手抓”:一手抓“三治理”,推动水质净化工程。一是治理乱建物。全县列入拆除计划的320个养殖场已签协议313家、拆除256家,拆除率80%,要一鼓足气抓好扫尾工作。二是治理排泄物。实施区域集中养殖,推行“能源生态型”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的养殖排泄物治理技术;发挥全县34个沼气池的综合效能,消化排泄物,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三是治理药残留。采用边宣传、边解决的方法,鼓励农药经营店信守承诺,并跟踪监督,凡是严格按承诺停销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合法经营店,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加快农业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清洁田园。另一手抓规模化。全县150亩以上的连片茭白已不计其数,大洋镇生态立地条件优势突出,茭白面积、产量和质量闻名全市,这里有200亩以上的连片茭白基地 26个,全县最大的连片茭白基地在大洋镇石亭村,面积达1200亩以上。要借助政府加快土地流转的鼓励政策,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推动美丽田园规模化,形成生态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美丽化,使美丽田园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更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作者系缙云县农业局局长
缙云双峰绿园“圣兰8号”铁皮石斛种植现场。丁南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