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博特刊

湖州:现代农业芳香四溢

  近年来,湖州市紧紧围绕提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一总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在湖州的落地,加
  大政策扶持,突出工作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提升。在今年首次开展的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湖州市得分达82.83分,列全省首位。
加大投入抓落实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湖州市把贯彻实施“8810”三年行动计划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制定出台了《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湖州农业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对“8810”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具体化、本地化,努力将全省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湖州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
  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把现代农业提升行动列入八大专项行动之一,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产业竞争能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农业经济综合实力等作为主要目标,并细化成各项具体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区),纳入对县(区)新农村建设考核的内容,各县(区)分解到各乡镇,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保障了推进计划的顺利实施。
  湖州市充分利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两区”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专门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若干政策》,整合现有资金,建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项资金,集中用于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以及科技、建设、交通、环保等方面涉农资金,统筹用于现代农业建设,每年安排2亿元以上的资金重点投入重大农业项目建设。两年来,湖州市列入省以上资金扶持项目200多个,完成投资达到12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湖州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加农业投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来抓,以浙(湖)商回归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加强农业招商项目的推介,着力抓农业“大好高”项目引进和推进工作。近两年共引进项目5个,竣工项目24个,投入资金26亿元,示范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
突出重点促发展
  近年来,湖州市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抓手,累计投入农业“两区”建设资金45.51亿元,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42.5万亩,全市经省级认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分别达到26个、92个。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湖州市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实施湖羊振兴计划,种养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占比达到78.2%。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引进并建成了蔬菜、肉鸡、肉鸭等3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深加工项目,改写了湖州没有规模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历史,推动了产业由一产加快向二三产业延伸。
  湖州市还紧紧围绕“五水共治”和农村水环境治
  理,倒逼产业转型。生猪存栏、温室龟鳖养殖分
  别控制到63.8万头、318.8万平方米,均超
  额完成了三年目标任务。畜禽规模场排
  泄物治理到今年底将实现达标排放,农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村清洁能源
  利用率分别达到 97%、88.2%和
  71.4%。今年湖州市被省农业厅列
  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成
  功创建一批“稻鳖共生”、“稻虾
  共生”、“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
  示范区,安吉县、南浔区先后成为
  全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全市9
  个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认定。新型农
  作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今年可达19
  万亩,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实现互促共
  进。
  质量安全,重于泰山。湖州市大力发展品质农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奖评选活动,获得政府质量奖的农产品已达10个。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
  和品牌创建,农业标准化推广面积达到168.7
  万亩,有效“三品”基地面积达到113.7万
  亩。大力开展诚信农产品创建活动,建立
  农产品产地准出和源头追溯制度,保障
  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湖州市把加快土地流转作为培
  育新型主体,加快推进规模经营
  的主要抓手,采取整村流转、先
  股后转、全程托管等形式积极推
  进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
  达到116.7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
  营耕地面积的66.2%。与此同时鼓
  励引导有技术、有能力的劳动者进
  入农业领域,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全市已注册登记家庭农场499
  家,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3家、示范
  性专业合作社178家,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含带动)达到61.2%,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增强。
创新机制强保障
  近年来,湖州市先后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省级农技研发与推广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等部、省改革试点,该市以改革试点为契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围绕农业“两区”建设连片推进难题,吴兴区积极探索“房票”机制,鼓励农户以“房票”形式将闲置的农房折价入股综合区投资发展公司,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增收和产业集聚发展难的问题。针对农业发展中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长兴、安吉等地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抵押贷款,有效缓解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
  2012年底,湖州市与省农业厅签订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合作备忘录,不断强化联系制度,两年来成效明显。同时,深化市校合作,全面推进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点。进一步健全完善“1+1+n”农推联盟,105名高校科研单位专家活跃在湖州田间地头,与1179个规模经营主体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建设十大主导产业种苗基地,加速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较好地解决了经营主体技术缺乏、人才难留的问题。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了53个省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占乡镇总数的86%,到今年底可实现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乡镇全覆盖。
  湖州市深化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服务,落实领导联系制度,推行农技人员联企业、联园区、联基地活动。实行综合管理示范式服务、结对主体“零距离”服务;开展每月服务日活动,实行涉农知识科普式服务,推进助农增收服务。今年,全市参加“进村入户”大服务的领导干部1598人次,开展各类咨询服务5867人次,培训农民14.69万人,赠送各类技术资料12.93万份,有效提升了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朱建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