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农博特刊

温岭:现代农渔业竞显风采

  •   现 代 农 业
    “十二五”以来,温岭市委、市政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总体要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组织化、规模化、设施化、生态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建设卓有成效,荣获了“浙冮省第一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单位金奖”,被评为“中国果蔗之乡”、“中国高橙之乡”、“中国大棚西瓜之乡”、“中国大棚葡萄之乡”、“中国草鸡之乡”。
      农民组织化
      全市拥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台州市级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4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12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23家,带动农业经营户8.2万户,占全市农业经营户总数的73.6%。温岭是全国第一家有章程、通过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地,建立了全国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产业规模化
      全市形成了西瓜、葡萄、果蔗、温岭草鸡、高橙5大主导产业和早熟梨、杨梅、枇杷、獭兔、丝羽白毛乌骨鸡、肉鸽、蛋鸭、茭白、食用菌、西兰花、莳药等特色产业区块,主导特色产业面积21.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3.7%。
      生产设施化
      全市形成了以钢架大棚为先导,水泥柱竹架大棚和毛竹大棚为主体的设施农业种植格局,面积达到11.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2.8%,其中大棚西瓜和大棚葡萄设施种植率达到100%,温岭草鸡设施养殖率达到100%,是浙江省设施农业的典型代表。
      经营产业化
      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标准生产、精深加工、品牌销售和功能拓展,“三品一标”产品生产面积12万亩,农产品年加工产值100多亿元,品牌农产品年销售额30多亿元,农业休闲观光收入达到1亿多元,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营销品牌化
      全市共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名牌农产品20个,浙江著名商标6个,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品牌覆盖率达71%,玉麟牌西瓜、滨珠牌葡萄、花坞牌和绿牧牌温岭草鸡、温联牌果蔗、明圣牌温岭高橙等享誉国内外市场,品牌农业走在全省前列。
      发展生态化
      温岭市是国家级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市)、浙江省首批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市),实行农牧结合种养模式的农田和果园2万多亩,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95.2%,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8%,形成了畜禽排泄物——粮蔬果和稻草、葡萄残枝——食用菌等多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现 代 渔 业
      近年来,温岭市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区稳定”为目标,采取“调结构、促增长、强保障”等举措,着力推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渔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现代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
      以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发展渔业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养殖。全市已建成省级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省级渔业特色精品园7个,基本形成了南美白对虾、青蟹、生态鳖、海水贝类、淡水鱼类、大弹涂鱼等多个品种的现代水产养殖产业基地。以循环、健康、生态养殖为目标,积极转变水产养殖方式,开展养殖尾水净化设施建设,完成生态鱼塘建设改造13850亩。以“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新型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发展“稻田养鳖”、“稻田养鳅”为主的新型稻鱼共育模式,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海洋捕捞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
      严格实施国家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双控”制度,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近三年,共更新改造渔船397艘,渔船整体装备有了很大提升。切实加强海洋捕捞渔船的转型升级与节能降耗改造工作,全市完成384艘渔船节油器安装、更换节能型柴油机、节能降耗风电等项目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水产加工流通业齐头并进
      水产加工企业技改与新产品开发投入进一步加大,生产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产品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快的提升。出口交货值以及内销水产品逆势上扬,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鱼糜及鱼糜制品产业持续发展。渔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培育了市级以上水产品名牌产品12个。2013年全市水产品加工总量29.92万吨,产值63.55亿元。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推进,投资3.68亿元的浙江松门水产批发新市场年内可望开市。
    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逐步加强
      初级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全市在册有效无公害基地27个,2482公顷、117040立方海水网箱获基地认定,36个产品获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海洋与渔业环境、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建成投运,建立完善了现场监测、病情预警通报、现场诊疗指导、群防群治等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初级水产品健康生产秩序。
      温岭渔业将坚持以建设质量渔业、生态渔业、高效渔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渔业生产设施改造,加强现代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和科技、机制、管理创新,提高渔业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渔业持续增效和渔民持续增收,努力开创渔业发展新局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