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农博特刊

缙云: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亮点纷呈

  •   从2013年开始,缙云县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大省、特色精品农业强省”和丽水市“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战略总要求,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目前,该县己创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27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1家、市级1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市级5家,丽水市级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家庭农场23家,成为精品农业、休闲农业、效益农业为一体的新亮点。
    美丽田园,风光独好
      前不久,在缙云县大洋镇举办的茭白节让笔者印象深刻。7000多亩高山茭白田错落有致,好似天然的梯田农场,层层梯田连片茭白随风起伏,仿佛长江后浪推前浪,形成独特的高山田园风光。来自台州的菜贩王杰这样告诉笔者,到这里运茭白,如不去看看茭白田园风光再走,好像觉得少了点什么。环境生态化,使田园风光更“精神”。该县壶镇万亩桃花园、河阳百亩荷莲观光园等,都是美丽田园的代表。
      今年以来,缙云县农业局针对县委县政府建设美丽田园的要求,根据立地条件和农业发展现状,抓住“五水共治”机遇,积极创造田地与作物、生态与效益、美丽与休闲、人与自然等多重和谐的美丽田园建没。
      在美丽田园建设中,缙云县重视“四突出”,即突出地方特色产业、突出规模连片、突出生态环保、突出农业重点乡镇。同时抓好“三个重点”,即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打造现代生态农业;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实施富民产业提升工程,打造精品农业;以农业“两区”为重点,实施基地示范引领工程,打造休闲农业。
      缙云县首先以“三治理”推动水净化工程。一是治理乱建物。全县列入拆除计划的320个养殖场,相关户签订合同后,自行拆除率达95%以上,乡镇配合一鼓作气抓好扫尾工作和后续工作。二是治理排泄物。实施区域集中养殖,推行“能源生态型”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的养殖排泄物治理技术;发挥34个沼气池的综合效能消解排泄物,并利用附近农田、果园进行就近自然消纳,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种养业的协调发展。三是治理残留药。自7月份起,各农药经营店全面停止20种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并清退高毒高残留农药1029.95公斤。同时,规模基地、重点基地施肥用药,由农技干部定期指导配方,残留瓶箱由村里统一回收,减少脏毒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大着力改变。
      其次,缙云县着力推动农业设施规范化。由缙云县昊禾茭白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并由专家设计、跟踪指导,通过省级验收的新建茭白精品园,核心区4块共1160亩,投资200多万元,其主干道硬化、标志牌、保鲜水池、农残检测室、杀虫灯、性诱剂诱捕器、大型保鲜冷库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缙云天井源铁皮石斛基地与浙大联姻,投资260万元,建成生态种植标准化基地,受到专家肯定。
    科技助力,变废为宝
      走进位于双溪口乡青山环抱、绿意盎然的食用菌精品园,笔者看到,5幢环境智能化控温杏鲍菇菇房、15幢秀珍菇高架菇房、6座配套冷库、一个产品保鲜配送中心、一个珍稀菇技术研发中心比肩而立,宛如一个现代化工厂。
      秀珍菇自然出菇期为春秋季节,在高温的夏季不能生产,怎样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填补市场空档,实现增产增收?“唯有依靠科技创新。”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俊亮话语铿锵。
      双溪口食用菌精品园通过建立配套冷库对菌
      棒进行人工低温处理,实现反季节生产。出菇
      后,通过合理调控通风量、湿度,在高架菇房
      顶部铺设喷灌设施,进行喷水降温、增湿,
      使秀珍菇每棒产量从0.2公斤提高到
      0.4公斤,每棒产值从1.6元提高到3.0
      元。同时,结合秀珍菇两茬菇之间需
      要养菌,合理配套菇棚数量和冷库
      数量,实现了不间断生产,达到产
      品均衡上市。“我们通过人工低温
      处理方式进行秀珍菇的反季节、工
      厂化生产,供货期有半年,杭州、台
      州、丽水、宁波等地都有我们的客户,
      产品供不应求。”蔡俊亮说。
      如今,除了生产技术的突破,这里又
      在进行一次科技革命——2013年初,该精
      品园新建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场地2600平
      方米,通过将园内食用菌废菌棒结合周边农作物秸秆、锯末刨花等压制成生物燃料,既实现了精品园的生态循环建设,又为燃煤企业提供了环保节能燃料,还能实现年产10000吨,产值1000万元的新效益。
      该精品园以废弃刨花和桑枝条为原料加工成杏鲍菇菌棒,出菇后的菌棒还含有较高营养成分,又将菌棒粉碎后制成秀珍菇菌棒,最后将秀珍菇废菌棒加工成生物燃料,而杏鲍菇和秀珍菇的下脚料因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全部被湖羊养殖户收去当做精饲料。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变废为宝、循环生产、“吃干榨尽”的生态循环型精品现代农业示范生产模式,为其它产业的循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发。
      缙云县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三新”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精品农业科技提升行动。不断完善产业首席专家制度,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农技专家服务进乡村”等活动,积极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生态精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活动,重点实施作物合理轮作、农田养鱼、农牧结合、“千斤粮万元钱”等新型农作制度,并开展“千斤粮万元钱”十佳模式评选活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泄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技术和清洁化标准化模式,提高农业标准化覆盖率。
    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缙云“仙仁”杨梅,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绝佳的生态小气候环境及科学精细的管理,在2008、2012两届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上夺冠,品牌知名度逐年提升,果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优质果产地收购价达50元/公斤。同时“仙仁”杨梅还以采摘游的方式拓展了休闲与观光,带动三产发展。目前缙云县正在引进上海一家企业投资建设杨梅精深加工项目,届时,将形成一产精品二产精深三产精美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完成对杨梅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更有力地带动果农增收。
      缙云县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了一批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带、产业群,加快区域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强县、强镇建设。
      ——粮食产业着力发展功能型、专用型、鲜食型及传统型杂粮等特色粮食产业。
      ——茶叶产业着力发展缙云黄茶,全力打造“黄茶名都”,到2016年,建成黄茶基地1万亩。强化中国生态绿茶优势区域地位,开发红茶等多茶类产品,加快形成缙云多彩茶(红、黄、绿茶)区域公共品牌产业体系,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水果产业着力发展特色精品水果,以杨梅、水蜜桃为主导品种,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果业,优化品种结构。
      ——蔬菜产业着力发展以茭白为主导的具有缙云地方特色的精品蔬菜,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
    精品蔬菜基地。
      ——中药材产业着力发展药食两用品种,稳定发展米仁
      等草本地道药材,开发铁皮
      石斛、西红花等稀有品种。
      ——畜牧产业着力
      推进生态精品畜牧业
      发展,根据“生态优
      先、供给安全、调量
      提质、助农增收”的
      基本要求,优化生态
      精品畜牧业产业布局,
      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
      式,创建生态畜牧业基地,
      鼓励发展特种养殖,大力培
      育新型畜牧主体,努力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蚕桑产业着力发展桑园综合利用,稳定桑园面积,生产优质蚕茧,推广桑园套种、套养和桑枝综合利用,积极发展果桑产业,实现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食用菌产业着力推进香菇集约化生产,大
      力发展珍稀菇、药用菌,加快向生态循环化、
      现代工厂化、科技效益化转变。
    丁升力 丁南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