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一首古诗道出了遂昌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光;《舌尖上的中国》,则让遂昌的美味香飘全国;阿里巴巴上市的路演,又让遂昌的网商走向世界。
那么,遂昌县将如何守护好这份“自然的馈赠”,如何利用青山绿水促农增收,又将如何通过电子商务,把“自然的馈赠”与世界分享?“遂昌县将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为契机,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目标,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并重,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坚守‘自然的馈赠’。”遂昌县农业局局长谢秋鸣说。
严管舌尖上的安全
“小陈,这是农户刚摘的四季豆,你帮忙检测一下。”遂昌县垵口乡根竹口村农产品安全协管员陈观浩将一个标有记号的袋子递到检测员陈惠华手中。11月18日,在垵口乡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检测员陈惠华正忙着检测四季豆、黄瓜等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报告上。
北界镇白水村,郑仕军的200多亩高山蔬菜到了收获的季节。每次发货前,他都会将样品送到该镇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检测农残情况。北界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金来说:“有了这个快速检测室,我们就可以根据农残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种植户进行宣传,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农药。”
在高坪乡,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自6月底投入使用以来,已检测各类蔬菜瓜果200余批次。“高坪乡夏季高山蔬菜的种植面积有3000余亩,出产四季豆、辣椒等10多个品种。这些高山蔬菜主要销往杭州、上海、温州等大中城市的农贸批发市场,快速检测室可以帮种植户把好‘出口关’。”高坪乡农业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笔者了解到,遂昌县2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并都已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同时每周二实行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共开展蔬菜水果快速检测6500余批次,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即将验收并试运行。“这些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自投入使用以来,进一步健全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好地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遂昌县农业局副局长翁慧平说。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任何环节的疏忽都会对人们的“舌尖”造成致命的威胁。遂昌县一方面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行动、“绿剑”执法行动、“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并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农资监管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网络化管理,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积极抓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和放心农资下乡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同时,遂昌县积极开展“三品”认证,进一步提升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品牌建设。截至目前,该县获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的单位共52家63个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13个、有机农产品20个。
此外,遂昌县加大了标准化建设力度,制定并印制茶叶、蔬菜、畜禽、水果等主导产业生产模式图2万余份,发放到主体,修订农业标准6类13项;加大推进统防统治覆盖面,应用病虫绿色防控、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板等先进的生态农业新技术,目前,已实施统防统治3.1万亩,绿色防控1.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1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0.55万吨。
争取每一次好评
除了实体严管,遂昌县还将企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等主体纳入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溯源管理,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目标,确保了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管控。
从“淘宝遂昌馆”购得的应村红心猕猴桃有了“身份证”,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农产品种植户等信息一目了然;七山头的土猪、黄泥岭土鸡也有了“档案”,从出生到出售,全程记录在册……“网上卖猕猴桃真的很给力!”应村乡仙女山合作社负责人周岳运说,“但是网络销售必须让买家绝对信任、绝对放心,最好能看得到全过程。”
说话间,周岳运领着笔者观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在大屏幕上就可以看到,田里的生产情况一目了然。正是因为有了全程的实时监控管理,全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保障,买家的好评率才能达到百分百。”周岳运说。
为了实现网上交易的诚信,应村乡建起了原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除通过实时监控保障种植源头的产品质量安全外,还可对农产品进行快速农残检测,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到采摘储藏,直到外销各地整个过程的质量可追溯,并提供信息发布、购销洽谈、冷库仓储、物流配送等便捷服务。“这就是我们的诚信体系,只有这样,农产品才能通过电子商务,插上飞越大山的翅膀,让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好东西真正卖出好价钱。”该乡党委书记郑水松说。
在高坪乡,不只有一年四季的烂漫山花吸引游客,还有蜚声省内外的桃源尖原生态高山蔬菜基地。“现在里高合作社的桃源尖牌原生态高山蔬菜系列产品已经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身价倍增,热销杭州、上海、宁波等地的高端市场,具有较好的口碑。”遂昌里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包孙雄将笔者带到蔬菜基地,“你可以看到这里有一排排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不仅可以供我们的客户随时查看蔬菜的种植情况,也可以供我们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这曾是丽水市第一家可视化质量追溯系统。”
高坪乡党委书记邱根松认为,以前高坪给人印象是又高又远,即使有好东西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通过物联网、互联网,通过一套完整的追溯系统,我们的高端宅配已经深入上海、杭州。通过世纪联华这个渠道每年要做200多万。除了高端和中端以外,我们把农户多出来的农产品全部卖到杭州的批发市场。现在又不一样了,我们村里农家乐开起后,农产品我们自己也要消费掉很多。”
生态循环美田园
11月19日,遂昌县北界镇坑里潘村的祝小水像往常一样,来到红提园里给数十只土鸡喂食。“这些管道里的沼液正好可以给红提园施冬肥,为明年的红提续肥。”祝小水指着一条条排列整齐的管道说,自从投资了“猪—沼—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50亩红提园用沼液作为有机肥,不仅每年可以节本2万多元,还能提高红提品质。
近年来,遂昌县以生猪养殖为龙头,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配套发展茶叶、红提、蔬菜、香榧等种植业,走上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已成功建设北界新源农牧有限公司“猪-沼-果”模式、妙高东峰蔬菜基地“猪-沼-菜”模式、黄沙腰邵村“猪-沼-茶”模式、北界镇王宅桥村“猪-沼-香榧”模式、三仁畲族乡“猪-沼-竹”模式等。“猪—沼—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就是建一个沼气池,用生猪的粪尿作为原料发酵,沼液沼渣用于红提施肥。”遂昌县农业局能源办主任高青梅介绍。“北界镇是畜禽养殖重镇,年存栏量达到9000多头,如此大量的生猪排泄物处理,一直是洁净乡村建设的一块‘绊脚石’。通过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排泄物得到循环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也提升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北界镇镇长杨慧介绍。
笔者来到遂昌新源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场,负责人邓朝平指着干净有序的猪栏说,自从建起了4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1500多头生猪每天产生的近4吨排泄物全部用于发酵制沼,附近的种植户可以用水泵随到随取。“我为农民解决了肥料不足的问题,农民则帮我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难题,是个双赢的结果。”
目前,遂昌县建成有机肥加工厂1家,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全部建成了沼气工程,建设沼气池1.2万立方米,配套种植业基地1.7万亩,生态消纳地落实达85%。“沼渣沼液是一种天然高效有机肥,采用沼液滴灌或直接施用沼液、沼渣种植出来的水果均不需要喷施农药、化肥,所产的果品品质大大提升。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采用这种模式种植的农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通过生态农业项目的实施,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种养结合,就地循环利用,真正达到养殖污水“零排放”,从而美化、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遂昌县畜牧兽医局局长朱永平说。
曾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