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思路,采取政策拉动、部门推动、市场驱动等举措,走出了一条优质、高效、富有浙江特色的农机化发展路子,实现了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跨越,并推动农业生产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设施化作业为主的转变,农业“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呈现全面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
全省仅财政补贴农业机械装备新增量就达到94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470万千瓦,其中农业作业机械动力占78.2%,百亩耕地拥有动力位居全国第三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加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5%,比2004年提高22个百分点,在南方水稻产区中综合机械化水平名列第一。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大众茶类修剪和采摘机械化水平近90%,名优茶机制率达95%。畜牧养殖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大幅提升,自动喂料系统已覆盖近45%的规模养殖场。设施农业栽培快速发展,已经超过300万亩,增长216.8%,且智能化控制技术设备得到大量应用。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有效替代了人畜力等传统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农业劳动力投入。以水稻和茶产业为例,生产劳动用工分别比十年前节省1231万工和1883万工,农业“机器换人”成效显著。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我省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机化承担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发展的天地也更加宽广。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将进一步向城市及非农产业转移,“谁来种粮”、“谁来养猪”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机器换人”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然的趋势和方向。
下一步,我省将围绕绿色农业强省建设,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以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为方向,以提高农机覆盖率和渗透力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为突破口,注重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导向作用,大力发展多功能、高性能、经济型农业机械及设施装备,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层次,推动农机化更加全面、更加智能、更加生态发展。争取到2020年,农机化发展实现整体性、素质性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融合信息化技术的现代农机装备应用更加广泛,设施农业数字化管理和精准化作业水平显著提升。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