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新面孔吸引众多眼球
记者从本届浙江农博会上看到,传统农产品依旧热度不减,但一些新“面孔”的出现,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腊肉、海货、水果、腌菜……如果说这些是深受“马大嫂”们关注的农产品,那么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当数杭州华联怡景园艺公司展位里那一片“肉肉”的世界了。“肉肉”也就是多肉植物,因为其肉嘟嘟的萌态,迎合了当今年轻人的时尚追求而瞬间爆红,这也正是该公司展位前挤满年轻人的原因。据公司负责人蒋悦元介绍,他们是各类农展会的常客,往年占据公司展位的通常是仙人掌类植物,今年以来多肉植物的异军突起,使公司展位首次让“肉肉”唱了主角。
除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如何方便消费者?不少企业在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在乐清佳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展位,大鲵被加工成半成品装在一个个泡沬盒子里,展位边上的一个青花缸内,两条大鲵在里面小憩,成了展位的“形象代言人”。公司负责人冯成迪告诉记者,公司参加了好几届农博会,以往只是带些大鲵过来作一下展示,并不对外出售,主要是因为大鲵体型较大,消费者买去一是吃不完,二是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加工。“今年公司开发出大鲵加工产品,让消费者可以买去尝尝鲜。”冯成迪说,公司在杭州已经开出了专营店,正好借这次农博会,让消费者能了解大鲵产品,拓展销路。
环保理念融入种菇卖菇
瓶栽食用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农博会期间,记者第一站就来到丽水展厅一探究竟。“瓶栽杏鲍菇不仅好看,口感也很甜脆。”一进门,记者就听到来自杭州萧山的韩大伯竖起大拇指啧啧赞叹。一旁的丽水百兴菇业总经理吴其进则忙着给市民介绍他们的宝贝——瓶栽杏鲍菇、黄金菇和平菇。
吴其进告诉记者,瓶栽菇不仅能满足消费者把生产过程带回家,放心食用的心理需要,而且,家里有小孩的,可以让孩子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增长自然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瓶栽菇收获后,剩下的基质可以用作种花、种菜的肥料,既变废为宝,又保护环境。“我们以生态理念办企业。”吴其进说,公司共有20多种菇类菌种,理念是产业生态化,做到不污染环境,对健康有利。二次栽培后的废料也得到充分利用。由公司提供菌种,农户种、公司收,既解决废料利用问题,又解决了农户销路问题。
方便即食畜禽产品受追捧
“现烤的秘制鸭,25元一只!农家土猪肉做的酱油肉,20元一包!”11月22日,在和平展馆广场展区的浙江均得利禽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围满了前来品尝的杭州市民,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士告诉记者:“这次带来的两个产品很合杭州市民的胃口,秘制鸭农博会开幕当天就卖出300多只,酱油肉也很俏。”看着火爆的销售场面,王士说,下一步,他们打算在杭州的超市设专柜现烤现卖秘制鸭等“丁家厨”系列产品,同时,找合作伙伴在杭州开设门店,销售“丁家厨”系列产品。
农博会不仅是推广产品的好时机,也是做强品牌的大舞台。做了10多年鹅肝生意的浙江达芙食品有限公司老总陈国先每年都来参加浙江农博会,“农博会已形成了一种文化,参展农博会,既能了解市场趋势,又能做强品牌。”这次他带来了刚在温州农博会上获得金奖的产品——酱香猪蹄来参展,没想到一炮打响,拿来的酱香猪蹄很快销售一空,补货都来不及。陈国先凭借鹅肝生意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老客户,借着品牌效应,这两年他又开发了酱香猪蹄等一系列产品,“5元一包的酱香猪蹄备受新老客户欢迎”。
“机器换人”带动农机展区高人气
今年农博会上,在杭州萧山新农都会展中心一楼的现代农业装备展示区,形形色色的农用机械吸引了不少客商驻足。
“现在种田真的不能靠传统方式了。”农博会开幕当天,在萧山打工的四川人孔先生早早就来到了展示区,北京农科院带来的蔬菜自动嫁接机吸引了他的目光,“在老家有十来亩地,我准备回家种蔬菜,看看有什么合适的机器。”
据北京农科院工作人员何皓介绍,蔬菜自动嫁接机是北京农科院最新研发的农用机械,可有效提高秧苗的利用率,嫁接成功率达到95%以上,每小时可以嫁接秧苗600棵。“来参加浙江农博会的新疆农一师工作人员,今天早上来看过,直接就下了订单。”
为全面展示农机化发展、农业“机器换人”成效,此次现代农业装备展区分为成果展示区、装备展示区和设备演示区。本次展会共有65家企业,120余台套产品参展,包括联合收割机、农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插秧机、精密育苗播种机、智能化玻璃温室等具有当今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农业机械设施设备。据了解,我省农业“机器换人”呈现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以水稻和茶叶为例,生产劳动用工分别比十年前节省1231万工和1883万工。
海宁农企抱团“吸金”
“我们海宁黄湾镇冷冰坞的生态环境优良,欢迎大家来投资农业项目”、“我们公司的花卉种子销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希望更多客商前来购买”……在11月21日举办的浙江农博会海宁农业招商暨优质农产品推介会上,10多家来自海宁的农业龙头企业向在场客商抛出投资“橄榄枝”,推介会现场气氛热烈,当场达成农业签约项目7项,签约额4.5亿元,涉及果蔬种植、花卉苗木、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
据悉,近年来,海宁市围绕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拥有粮油、蔬菜、生猪、肉鸡、湖羊等十大主导产业,花卉、苗木、水果等绿色产业规模稳步增加,已获得“浙江鲜切花之乡”、“浙江蚕桑产业强县”、“浙江森林城市”等称号,全市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101只,创建省级著名商标6个、省级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农产品5个。
推介会上,海宁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投资,当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安排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土地用于农业项目招商;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各类农业投资对象优先予以申报立项;对在现代农业园区内投资的农业项目,优先予以扶持奖励。
小番薯“秀”出大能耐
11月22日,诸暨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萧山的新农都会展中心举行了以“小番薯、大能耐”为主题的绿康薯制系列产品推介会。在本届农博会上,绿康薯制食品凭借其健康、优质、快捷等优点,再次赢得了市场,“农博会这几天下来,我们的产品每天现场销售额都有上万元。”公司总经理冯永才笑着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诸暨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足甘薯文章,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在传统手工薯片系列的基础上,相继开发了烤薯片系列和膨化系列产品,并在薯片中加入香榧、银杏、核桃、红枣等食材,以迎合不同人群的口味。与此同时,“绿康”在批发销售的基础上,开始进驻便利店、商场超市。2013年,绿康薯片产品成功进入诸暨一百、华润万家、广州山外山商贸、一方水土、上海快客等便利超市,全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借助农博会这一平台,能扩大诸暨农业企业及农产品的影响力。”诸暨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推介会,为农业企业牵线搭桥,增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种植户、消费者的联系对接,加快甘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打造诸暨甘薯小产品大市场的品牌形象。
“会稽红”香飘杭城
11月22日,由绍兴市农业局主办的“会稽红”红茶推介会在杭州举办。主办方希望借助浙江农博会这个平台,扩大“会稽红”红茶在杭城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和销售。“好山好水出好茶,上山上水出上品”,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绍兴茶叶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目前,绍兴市茶园面积达55万亩,年产量4.5万吨,产值超过2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达1.59万吨、19.75亿元。
据了解,绍兴不仅大佛龙井、越乡龙井等名优绿茶声名远播,红茶的生产加工也由来已久,历史上“越红”功夫茶曾在我国红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以来,浙江绍兴会稽红茶业有限公司着眼于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掘创新传统红茶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会稽红”红茶。两年来,“会稽红”红茶因其独特的花、果、蜜香深受消费者青睐,得到社会各界好评,被誉为“江南上品”,成为绍兴市促进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又一推手。
阿坝州农产品进浙江
葡萄酒、牦牛肉、沙棘、玛卡……11月23日,在“川藏高原——绿色生态”绿色农产品推介会上,来自四川阿坝州的参展商将这些当地特色农产品推介给浙江市民,获得现场品尝者的一致好评。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境内雪峰耸立,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气候独特,是名、特、新、优、稀生态蔬菜和特色水果的优良种植区。当地盛产虫草、贝母、松茸、野菌、野菜等天然绿色食品,享有“珍贵生物基因宝库”、“天然药库”、“绿色食品宝库”等众多美誉。
近年来,阿坝州充分依托优势资源禀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立了“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战略定位。截至2013年底,阿坝州六大特色种植业基地总面积、总产量分别达到130万亩、170万吨。目前,阿坝州已经成为成都、重庆及周边地区“菜篮子”、“果盘子”二线供应地,部分特色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甚至海外。
阿坝州生态农业开发潜力巨大,此次来到浙江农博会参展,除了展销农产品之外,阿坝州还与我省签订了绿色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让阿坝州的绿色农产品卖得更好,销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