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金川街道青年畈的百亩“准两优608”再生稻示范方近日收割完毕,经省市专家验收,第二季亩产达400多公斤。加上第一季亩产625公斤,该示范方双季总亩产突破1000公斤。常山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何水清介绍说:“今年7月至10月上旬,再生稻受长时间低温、多雨、寡照影响,还能获得这么高的产量,实属不易。”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经肥水管理,使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抽穗成熟,其生长习性类似于割后再生的韭菜。由于再生稻具有省工、省力、产量高等优点,近几年已成为水稻种植新的生产模式,在不少稻区推广。常山县自2010年开始种植再生稻,经4年的品种筛选及种植,再生季发苗能力强,穗型大、抗性好的“准两优608”成为主要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常山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2.1万亩。“和连作晚稻相比,再生稻第二季省去了播种、插秧、耕田等环节,每亩可节本增效500多元。”何水清说,“今年常山县的再生稻双季平均产量在850公斤左右,比种一季晚稻亩增产量约150公斤,以种植面积2.1万亩计算,全县因此增加3000多吨粮食产量,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作为稳粮增收的重要抓手,常山县再生稻亩产吨粮的高效种植模式在全省推广。今年义乌市许多种粮大户也种植了再生稻“准两优608”,头季平均产量在610公斤,第二季产量平均在28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达330公斤),两季总亩产900公斤左右。
不少种粮大户看到再生稻的优点后,纷纷表示明年将试种或扩种再生稻新品种“准两优608”。农业部门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力促再生稻成为我省稳粮增收的新模式。 张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