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翁小荣:打造放心猪肉的生产王国

  •   翁小荣,20世纪90年代投身养猪行业后,抱着推广先进管理理念的目标,执着于技术服务,在养猪管理及猪日粮创新领域颇有建树。今年7月31日,浙江征泰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征泰)在衢州市衢江区隆重开业,翁小荣再次转身成为浙江征泰总经理、执行董事,致力打造安全健康的猪饲料。
    一次培训改变了他的目标
      翁小荣1975年出生于衢州衢江区,他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小学和初中学业后,选择进入原衢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始接受畜牧专业教育。
      1991年,翁小荣毕业后顺利进入衢州市外贸猪场——一家国营供港猪养猪场。“依照当时的标准,猪场的规模还算比较大,母猪四五百头。商品猪都是供应香港市场的。”翁小荣回忆说。
      当时,养猪生产比较简单,猪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都是传统的开放式运动栏,一个大栏养一头母猪。母猪产仔后,小猪两个月左右断奶,断奶体重也就是10来公斤。
      在猪场的实际工作中,翁小荣完成了由学生到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变,而且一干就是5年。在翁小荣认为他的一生就会这样在平淡中度过时,没想到接下来的一次培训,让他对养猪业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也开启了他人生崭新的一页。
      1996年,翁小荣因在衢州外贸猪场的优异表现获得了一次机会,到原浙江农业大学参加由郎介金、纪孙瑞、李进昌3位教授领衔的品种改良、肉质提升及饲养管理科研攻关小组组织的培训。
      当年在引进美国“杜洛克”公猪后,这个科研攻关小组从自然繁殖到人工授精方面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使能繁母猪的窝产仔数从7头提升至9头,但在人工授精的技术方面却出现了问题,因稀释液的配制和精液的保存等方面经验不足,等到母猪分娩时才发现,有的一窝3头小猪,有的5头小猪,有的7头小猪……翁小荣说:“现在人工授精已广泛使用,窝产仔数一般都在11头活仔以上,大大降低了公猪的饲养成本并减少了疾病的接触性传播。”
      后来,科研攻关小组又引进“皮特兰”、“汉普夏”、“大约克”、“长白”等国外先进种猪以改良品种,后来他们利用杂交优势培育出皮杜公猪、长大母猪等优良品种。
      有一次在杭州海涂龙翔养殖有限公司,翁小荣看到了美式养猪法,最让他感到新鲜的是母猪笼养,每个大栏四五平方米,下面是漏缝地板设计,离地60公分的产床专为繁殖幼仔设计。除了配种房,还有保育猪舍。一般情况下,小猪出生后28天就断奶……从猪场设计,到喂养,到管理,几乎所有的一切都与衢州的情况不同。面对这些扑面而来的新事物、新理念,他不断在内心追问“猪怎么还可以这样养”。
      接下来的培训期内,翁小荣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美国式的养猪经验和理念,对原来形成的认识进行了全方面的“格式化”。
      在实际操作培训中,从产房、配种室,到保育猪舍,还有种猪测定站,每个部门呆上几个月。在这期间,翁小荣看到美国“杜洛克”公猪繁育出来的商品猪个个肥头大耳,而且毛色也各种各样,全然不似中国猪场的标准。他向对方询问原因,对方的回答是,在育种过程中哪些因素对提高屠宰率和生产效益有益,就优先考虑。
      听到这样的解释,翁小荣像是从梦中惊醒,猛然认识到国内猪场育种的许多误区——过度追求体型外貌而忽略了经济性状。
      22个月的培训很快结束了。去留却成了翁小荣两难的选择,留在杭州意味着能够有机会接受更多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而回到原单位,则要面对落后的设施、陈旧的观念。
      翁小荣回忆起那段日子时说:“当时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国内改革开放的报道,再结合我了解到的‘全进全出’、‘按周生产’、‘分阶段饲养’以及‘高床笼养’等生产理念和管理方式,我想衢州需要这些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设施。我得回衢州,我要把看到的和学到的用到衢州养猪业,在衢州推广。”
      回到衢州外贸猪场后,翁小荣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解决母猪每胎产仔数少的问题。四个月后成绩出来了,采用人工授精的母猪平均产仔数比上年度同期的母猪产仔数提高了1.1头;产活仔数达到10.7头、有效活仔(初重1.5千克/头)在9.7头以上。
      为提高供港猪的质量,多创外汇,翁小荣向公司建议,对现有种猪、特别是公猪(公猪好、好一坡)进行更换。换上美系“杜洛克”,或法系“皮特兰”。翁小荣的建议得到领导班子同意,很快便引进了美系“杜洛克”公猪2头、法系“皮特兰”公猪2头。
      10个月后,商品猪开始销售,翁小荣发现“杜长大”品系的商品猪和“皮长大”品系的商品猪外相差异很大;“杜长大”猪体长、跑动很快,卖猪时很容易就赶上猪车;“皮长大”猪体型丰满、屁股突出,卖猪赶运时会出现喘气、有的甚至因出现大应激而死亡。虽然“皮长大”品系的猪在饲养过程中长势很好,但赶运不方便,最后,翁小荣所在的猪场选择美系“杜洛克”为关门父代。
    打造设施更加完善的现代化大型养猪场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品种改良,90年代进行饲养方面的改进,2000年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并得到普及,到2010年以来接受母猪群养系统,中国养猪业在一步步追赶着发达国家。
      翁小荣发现,国内已基本拥有全世界范围内的优良品种、饲料、设备,生物制品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也不大,差距最大的还是管理和生产水平方面。
      针对中国养猪业因管理造成的浪费,翁小荣还算过一笔账。他说,按目前的营养、设施等水平,母猪年产仔20头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达到22头,而实际情况却只有16头,以每头平均体重50千克、料肉比2∶1计算(每千克饲料3.5元),一头猪的损失就达350元,6头猪的损失大约为2100元。目前国内能繁母猪约5000万头,那么,这就是超过1000亿元的损失。
      这么大的损失,加上与国际上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差距,用什么方法弥补?显然,改变观念,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是关键。
      2014年,翁小荣毅然创立了浙江征泰饲料有限公司,并与上海征泰饲料集团合作,立志将征泰饲料打造成一个纯粹的为猪只提供安全健康日粮的生产、服务、技术创新饲料公司。
      翁小荣的设想是先建立浙江征泰饲料有限公司的产业链:饲料深加工-直销衢州地区规模化猪场-建立自己的生态循环养猪场-对接屠宰场。
      第一步,提供生猪安全健康日粮。一是采用低蛋白氨基酸平衡原理的配方,供给猪只健康日粮;二是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创造无重金属污染的猪肉食品;三是利用高质量的玉米等大宗原料,通过3道物理方法去除杂质及霉菌毒素;四是建立实验室管理机制,对成品饲料严格把关;做到100%合格。
      第二步,建立猪尿粪的循环利用平台。与龙游开启能源沼液发电站对接,将猪排泄物用于发电;同时,与“神光大叶枸”合作,把经发电处理过的废物用来灌溉大叶枸作物,使大叶枸生长得更好,使农田的土壤结构也得到改善。
      第三步,强化大猪料的研发。一是与嘉兴青莲食品有限公司对接,扩大养殖规模,使生猪销售走向华东地区;二是进一步提升饲料的转化利用率。
      生态循环养猪场将结合“五水共治”行动来设计建设,使生态养殖的理念被业主所接受。同时将养殖排泄物变废为宝,使生态猪场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翁小荣的梦想是为养殖户打造设施更加完善的现代化大型养殖场,为有志于养殖业的精英打造全新的平台。翁小荣在业内推广服务传播先进管理理念已有 20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他笑称自己是有点傻的理想主义者,他希望让广大消费者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猪肉。 俞云龙
    图为翁小荣(左)与检测人员正在检测刚生产的猪饲料质量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