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七色土

生活时空

一个人的露天电影

  云翦愁/文
  晚上路过电影院,稀奇地发现前面的广场正在放露天电影。我站在边上远远瞄了一眼,本只打算瞄一眼就走的我,瞄完后,兴冲冲地走到最前面的空地上蹲了下来,放下手中一堆装满食物的袋子,专心致志地准备看完这部电影。
  蹲了不到一分钟就直想松散地坐下来。扭头打量周围,一张广告纸都没有。席地而坐的都是男人。天气尚热,他们大部分光着黝黑的上身,我一白衣女坐在中间实在破坏协调。四下扫视,看到稍斜一点的花坛旁空无一人。花坛高出的地面由光滑的大理石铺就,好豪华的座位。大电影的好处就是位置斜点,也不大影响观看效果。随便吹了吹,一屁股坐了上去。白天吸收了充足阳光的大理石缓缓往外释放热量,身体虚寒的人坐在上面,简直心怀感激。
  就这样心怀感激无比舒坦地看《白日焰火》。半轮毛黄的月亮恰好倾斜地挂在银幕右上方,忍不住举起手机,把冰天雪地里独行的桂纶美和月亮一起,收到了自己的镜头里。《白日焰火》这么压抑暧昧迷离的电影,坐在月亮底下,花坛旁边的凤尾树和七里香下,心里只觉少有的安静。银幕旁边紧靠着一处黄黄的灯火,是电影院下面的四川餐馆,隔着马路就是露天舞场,周围辐射开去的是网吧、商店、邮局、烧烤摊以及百年老榕树下一堆打牌的司机,过往的人流车河川流不息……这一切都在各自的节奏里进行着,互不相扰,汇成一个如此热闹又安静的世界。
  我来晚了,电影已放到了廖凡和桂纶美在摩天轮上的戏,故事已近尾声。要放在小时候,我是电影还没开演就拎了板凳提前一两个小时等在场上的先头部队一员。那时乡村的露天电影是人们不多的娱乐盛宴。一般在晒麦场上栽木桩,挂上银幕放的。孩子们吃饭都没心思,早早呼哥唤姐一起去场上等。大人们则淡定一些,等快开演了才来。又一场呼儿唤女此起彼伏。天气冷时,我妈总捎了棉袄来站在场外拥挤的人群里高一声低一声唤我小名。我亢奋地坐在人堆里,揪这个头发,丢那个土块,完了还面不改色接过小伙伴递过来的玉米豆噶蹦地吃着,听她说:“谁刚才打我了?”我惊讶地问:“是吗,刚也有人打我头了。”天真调皮得令人五内俱焚的童年啊!
  散场情景也记忆深刻。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怀着对剧情的留恋和回味,高一脚低一脚地夹杂在人群里,偶有星月当空。没有了开场时的劲头,大家比较沉默。总是在一处土坡前遇到我妈。暗影重重中,她总能从人堆里一眼认出我,两人搀扶着,爬过那道险坡。好像才闪过片段回忆的残片,电影已经放完了。看时间,晚上9点。尚早,我坐着没动,等放第二部,结果有人上去三下五除二就已收了幕布。真的剧终人散了。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故乡已远,亲朋天各一方。这场仿佛已经失传的露天电影,带我回到逝去的时光,里面有许多温暖的人和事。散场后,出来的只有我一个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